星报讯 “十一”国庆是商家大力促销的黄金周,也是消费者血拼的“黄金周”,周年庆、特卖会、满XX送XX……在商家轮番的促销轰炸下,消费者出手能否Hold住?“十一”有哪些促销陷阱?应该如何绕过这些陷阱?
陷阱一:先提价再打折
“十一”国庆,商家似乎在打折上一点儿也不手软,可有内幕人士爆料,看上去的低折扣实际上是提价后再打折的,这是一些商家玩的“老把戏”。
对于家电、数码、手机等3C类产品以及品牌化妆品、运动鞋等标准化产品,在消费时可以先上网查询该产品在一段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如果发现某款产品在最近两周价格波动起伏如“过山车”,那该商品价格一定有问题。
陷阱二:特惠限量或无货
一些商家在促销时往往贴出诱人的海报或图片,并推出某几款“特惠”商品,可在消费者出手时才发现商品已经被掉了包,完全不是广告上的商品。
但是,如果消费者发现了问题就会被告知,由于产品是“限量发售”,消费者购买踊跃,所以已经没货了,只有一款“差不多”的商品推荐,价格、样式、材质都相差无几,现在“还有最后一款”。
对于这样的促销,在消费前一定要“留个心眼儿”,先看清商品的型号、价格以及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发现“货不对板”,最好果断放弃。
陷阱三:连环消费圈套
不少消费者都有过类似的感觉,节日期间,商家都会开展“满就返”的活动,即消费“满XX元返赠XX元”的购物券,返给消费者的购物券一般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消费完,为了不浪费购物券,消费者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购物“连环套”中。
“连环套”往往会让人防不胜防,市民在消费时一定要保持理智,有时间不妨在商场多逛两圈,必要时还可以列出个清单,估算一下商品价格与返券比例,“卡着点” 消费能够为你节省不少钱。
另外,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多看、多比再下单,另外在购买后一定要保存好相关票据证据,在出现价格纠纷后,拨打行业服务监督电话或本地区价格举报电话,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