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舟一号到天宫一号,一圈数字轮回的背后,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个战略阶段的跨越。短短12年间,中国,正在以令世界惊诧的“中国速度”飞向太空。
神舟一号:“冒险”上天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神舟一号是一艘初样产品。”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回忆说,“让初样产品上天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为了确保“上得去、回得来”,神舟一号设计采用了最小配置方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仅仅立项7年后,中国人就攻克了世界载人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在几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神舟二号: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与神舟一号相比,神舟二号才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
发射: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4时51分
“模拟人”,是神舟三号飞船的新“乘客”。神舟三号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模拟人”生理信号装置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律、血压、耗氧以及产生热量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为将来航天员进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数据。
神舟四号:创造低温发射纪录
发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时18分
仅仅在神舟三号成功发射9个月后,太空的大门再次被中国人的飞船叩响。农历壬午年的这个隆冬,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与神舟三号相比,神舟四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及相关试验条件更为完备。这表明,中国航天员离飞天的日子近了。
神舟五号:圆中国人飞天梦
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深秋的内蒙古草原,寒风凛冽。当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从神舟五号的返回舱探出头来,把面罩往上一推,微笑着向迎接他回家的人群挥手致意时,现场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亢奋的漩涡中心。继苏、俄、美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在载人飞行之前,美国人曾进行8次不载人飞行试验,苏联人进行了5次;而中国进行了4次不载人飞行试验之后,就成功将航天员送上太空。
神舟六号:真正尝试太空生活
发射:2005年10月12日9时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
在近5天5夜的太空飞行中,两名航天员费俊龙与聂海胜配合进行了穿越轨道舱与返回舱、工效学评价、医学试验、轨道舱飞船设备操作等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不仅验证了我国“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能力,而且标志着中国人开始真正尝试太空生活。
神舟七号:第一次太空行走
发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
2008年9月27日,在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神舟七号接到开舱指令,航天员翟志刚开始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在轨道舱内协助出舱的航天员刘伯明露出身来,递给他一面五星红旗。在太空中,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向镜头徐徐挥舞五星红旗。持续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天宫一号:一个新起点
发射: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
又是一个金秋。中国人成功漫步太空三年后,又向新的目标发起了冲击: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随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将组成我国航天史上最为复杂的空间机构。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