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迈向 空间站时代
2011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迈向 空间站时代

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随着天宫一号于9月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 据新华社

神八将在同一发射架上升空

从1999年第一艘飞船飞上太空到这次天宫一号发射,12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建造空间站这一19年前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便确定的目标。

距发射架1.5公里的厂房里,神舟八号与长征二号F火箭已在测试。11月初,神舟八号将在同一发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是按载人状态升空的。”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神八不上人,但最晚到神舟十号,将试验有人的交会对接。”

航天员已在为登天宫做准备

与美、俄最初采用两艘飞船开展交会对接试验不同,中国全新研制了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

“它的在轨寿命为两年,期间可以与飞船多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这可以减少发射次数,更经济。”

周建平说,天宫一号按中国后续的空间实验室要求设计,因此,它还肩负着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的使命。

“航天员已在为登天宫做准备。”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宪民说,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等空间站关键技术也将在天宫一号上试验验证。

天宫一号对接机构研制16年

对接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活动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记者昨日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获悉,天宫一号对接机构的研制之路长达16年之久。

据悉,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任务中,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资源舱结构与总装、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配套单机、总体电路分系统资源舱电缆网的研制任务。我国是除俄罗斯之外的第二个生产对接机构的国家。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共有118个传感器进行测量,5个控制器接发指令,上千个齿轮轴承进行力和运动的传递,通过14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进行动作,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组成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的周边式对接机构,中间留有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这种活动部件多、传动链长、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必须有系统集成的工程化设计才能完成,目前已成功申报了20多项专利。

第二代飞控软件首用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29日说,为了确保交会对接任务的万无一失,测控通信系统的软件硬件进行了全面更新,并首次使用第二代飞控软件。

陈宏敏表示,这次交会对接任务,重点在飞控,难点在飞控,关键环节也在飞控。任务期间将进行多次轨道控制,超过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行任务轨道控制次数的总和。技术状态复杂、风险难度大、控制精度要求高。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任务,使用的都是第一代飞控软件,这次任务中首次使用第二代飞控软件。”陈宏敏说,“第二代飞控软件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考核,目前运行稳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