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女儿喊自己的母亲为“妈妈”天经地义,但岳西县莲云村村民储某却十分惭愧,因为她的亲生女儿13年来从未叫她一声“妈妈”。
储某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储云(化名)今年13岁,在读初中,小女儿储玲(化名)今年6岁,在读小学。
储云刚满周岁那年,储某就出外打工,只每年过年回家。随着大女儿渐渐长大,储某发现,任凭怎么哄着储云,储云都不叫她“妈妈”。后来,储某生下小女儿储玲后,又在外地继续打工。
今年新学期刚开学,储某决定不再出外打工,而是在家带两个孩子读书。为了让两个孩子有个好的读书环境,储某在城关租了一套房子陪读。本想这样能拉近母女间的距离,但是,为了维持生计,储某又不得不出去找一份工作,在一家酒店做服务员,每天从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
储某在酒店打工,面临接送孩子的问题。储云就每天上学前提前半个多小时从出租房出发,将妹妹储玲送到小学,然后赶忙回到自己的学校。
储云懂事了,储某感到很高兴,但储某想让储云喊她一声“妈妈”仍是一种奢望。储某知道,女儿不喊“妈”,跟自己长年在外打工,没有更多关心女儿有关。
编后语
一个在六安,一个在岳西,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他(她)们就这样长期由老人或亲戚代为照顾。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直接监护,这些留守孩子即使受到了伤害,也往往不易被及时发现。
像小敏这样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有母亲陪读的花季少女从怀孕到临产,中间八九个月漫长的时间,学校和母亲为何没有觉察出任何异常呢?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监护权的缺失,母亲认为有老师管,老师以为有家长看,结果两头都没管。而如果双方都细心一点,事情一定不会到这一步。
由于这些孩子平时很少得到父爱和母爱,少数孩子容易产生一些沟通障碍,不喊“爸、妈”就是他们沟通障碍的一种表现。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生活?这个课题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