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们讲述国庆收藏的故事
2011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听他们讲述国庆收藏的故事

 

国庆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他们通过手中的收藏品,已经将一个个国庆节的变迁具象地反映在小小的门券、扑克、像章、报纸、烟标、票证之中。

关于国庆,关于收藏,他们有话要说。

阮厚新:红色像章献给火红的节日

见到阮厚新时,他告诉我们,他在北京参加红色收藏的会议刚刚回来。而这样的红色收藏会议每年都会召开两次,全国各地的藏友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在阮厚新的家里,我们看到不大的屋里子满满当当地塞满了各式红色收藏品。这其中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像章。

阮厚新告诉我们,在所有的毛主席像章中,毛主席视察的主题很有价值。他自己主要收集皖系毛主席像章和全国各地视察像章,现在已经收藏有几万枚了。

在这些像章中,有部分就是为庆祝国庆节而特别制造的。有一枚像章特别引人注意。阮厚新说:“可别小看这枚章,这可是号称‘安徽第一章’。”这枚像章直径176mm,是安徽省内最大的一枚毛主席像章。这是当年为庆祝建国20周年,由安徽剪刀厂生产的,当时仅仅生产了1000枚。“那时候很多有生产能力的厂都会生产毛主席像章,像江淮仪表厂、淝河汽车厂等都生产过。”而这枚像章则是阮厚新和河南一位藏友交换才得来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还在上学的阮厚新便对红色收藏有了兴趣。不过,那时候,他还并非有意识地收藏,也还没有红色收藏这个概念。但只要看见家里有,他就留心收集起来,看见别处有就买来或者交换过来。渐渐地,手中的藏品就多了起来,从无意识的收集,到有意识开始分门别类地收藏。如今,阮厚新个人已经办过两次红色收藏展览。 朱玉婷 文/图

小知识:什么是“红色收藏”?

“红色收藏”是专指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相关联的历史遗物和文献的收集整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出现过“红色藏品”收藏活动。随着收藏热的进一步兴起,社会怀旧思潮的涌动,在这一方面的市场投资热情逐渐高涨。红色收藏品富于时代内涵、历史韵味和信念指向,使收藏鉴赏的过程成为了解历史、感怀今昔的过程。

刘政屏:扑克收藏的是情趣

一天,刘政屏下班,偶逛至合肥百货大楼在三孝口的分店,在柜台上看到一副扑克牌。与他平时看到的不同,这是幅“唐诗扑克”: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诗人巨匠的画像,配着他们的诗,缓缓地流进了当时的文艺青年刘政屏的心里。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他买了那副扑克。这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很普通的一个事件,却让扑克收藏从此写进了刘政屏的人生。

“这是我收藏最早的和国庆有关的扑克。”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刘政屏在办公室接受采访时,手举着封面是天安门和华表图案的盒子,赫然写着《建国50周年珍藏扑克》。回忆起来,那还是1999年国庆长假期间发生的事。刘政屏说,那时候,是他收藏扑克最上瘾的阶段。只要闲来无事,他总是喜欢逛商店,一个接着一个地跑,只为能买到有画面的扑克。

“你看,这副《国庆彩车》的扑克,上面是建国50周年时各个省进京的彩车。当年我因有事临时不能去看国庆阅兵,因此我千方百计找来这个彩车扑克,以弥补遗憾。”刘政屏笑说,扑克不是为了好看的画面,它有很深奥的人文内涵。在他看来,收藏的真正意义最重要是情趣,而不是价值。 张亚琴 文/图

小知识:扑克收藏与生产

花式扑克(亦称图案扑克或艺术扑克,即扑克牌正面印有各种不同图案)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扑克新品种。

扑克虽小,但其所包容的知识和信息却不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艺术等等在扑克中均有体现。而且扑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又胜过其他许多传播媒体。收藏者在收集、欣赏扑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许多知识。

鲍献冬:国庆烟标将愈加珍贵

一枚枚精美的国庆烟标,也反映了时代的烙印,记录着祖国前进的步伐,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鲍献冬就是收藏烟标的发烧友。三十年来,他已经收藏了5万多种、十多万枚烟标。其中,他最为喜爱的一个专题就是——“国庆烟标”。

鲍献冬介绍说,为欢庆国庆佳节,我国有许多烟草企业都曾出品过国庆题材的烟标,这其中大家见得比较多的,是原有烟草品牌加字、加图的国庆纪念烟标,其实还有一种烟草企业为国庆专门设置品牌、专门设计烟标图案的品种,人们一般称这种烟草产品为“国庆烟”。

鲍献冬收集烟标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历史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开始收集烟标。鲍献冬说,事实上,现在烟标的种类远远没有过去多。随着我国对烟草产品注册商标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以后专为国庆节注册新商标出品“国庆烟”烟标的情况会越来越罕见,已有的这些“国庆烟”烟标会愈加珍贵。 朱玉婷 文/图

小知识:烟标的历史

我国烟草企业在国庆节时出品国庆纪念烟标最早出现在1954年国庆五周年,天津卷烟厂、许昌卷烟厂先后出品了“恒大”、“金鹿”、“中原”牌烟标,画面上均加印“庆祝国庆”。这是新中国最早的国庆烟标,同时也是最早的纪念标之一。此后每逢“五”逢“十”周年国庆时,各烟草企业又出品了不少专门设计的“国庆烟”烟标。

高如九:一路走来的风景收藏

去过每个旅游景点,多数人都会在返程中丢弃那些参观门券,这对于他们而言是累赘。可对于省收藏家协会票证门券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如九而言,这些用过的门券都是宝贝。

“有关国庆的门券,我这里有太多了。你看,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建国五十周年焰火晚会门券,这是上海1977年的国庆游园会门券,而这个是北京的建国四十五周年的游园门券,它是我收藏的国庆门券中印刷质量和画面都是最好的。”一提起珍藏的百种国庆门券,高如九如数家珍。

1973年,高如九到桂林出差,当离开这个“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时有些不舍。于是,他把去旅游景点的门券就收藏了起来做个纪念。这成为他收藏门券的起点。

在高如九收藏的最初十多年间,除了自己去旅游得到的门券之外,他的亲戚和朋友也会为他留心收集。门券的民间收藏者很少,他一直都是“孤军奋战”。好在近年来民间收藏不断升温,爱好收藏门券的人也越来越多。在1999年,高如九不但参加了安徽省的票证门券专委会,还带领了一大批有同样爱好的藏友们。

到各地和藏友交流、互换门券,这也是高如九的收藏途径之一。“明天,我就要去湖北荆州,参加华中旅游门券交流会。”他在采访时说道。在这样的交流会上,高如九每次都会带上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门券,去和全国的藏友们分享。

“门券收藏可真是门学问啊!”高如九介绍,他每办一次专题展,先要构思好展览的主题,根据此来找资料和历史背景来补充知识,比如说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过程等等。搜集门券,还要把每张门券分类别写文字说明。“如果不找资料来看,你根本不知道这个门券的文化价值何在!”

下一步的计划,高如九已经在做准备了:“明年是龙年,我准备做一个关于龙专题的展览。现在,我已经搜集了很多和龙有关的门券,比如说有‘龙’的地名、有‘龙’的图案等等。接下来,我可就要忙上好几个月了”。 张亚琴 文/图

小知识:门券的收藏

门券种类很多,包括旅游门券、参观门券、展览门券、比赛门券、音乐会门券、会展门券等。1985年,第一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在武汉举行,使旅游门券作为一个独立的收藏品种登上大雅之堂。

影响门券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品相、发行量、年代、图案设计、门券颜色等因素都很重要。而且如果没有副券,门券价值就会差很多。

门券的市场价格,如今明显呈现上涨趋势,尤其是早期使用的,

旅游门券的增值幅度不是特别大,但是旅游门券具有鲜明的客观历史真实性,能见证时代的变迁。

李志友:藏友千里寄报情意重

在李志友的办公室,满满一柜子都是他收藏的报纸,这只是一小部分。从原先的报刊工作者,到后来虽然离开宣传岗位但渐渐对报纸收藏有了很大的兴趣,如今已经收藏报纸二十多年的他,主要收藏报纸的创刊号,不过,他说,对于国庆节期间的报纸,藏友们都比较关注。

“因为国庆报纸节日气氛浓厚、版面多、内容丰富,还会刊载很多照片、字画。”李志友说,因为担心国庆报纸难买,一般都是提前去报社订,买不到的会去网上淘,或者和其他藏友们交换。

对于节日期间发行的报纸,李志友介绍说:“一般会以两种形式出刊,有些是特刊,有些是号外。”而提到号外,李志友拿出一份报纸——《少年航天报》,告诉我们这份报纸得来特别珍贵。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爱好收藏报纸的李志友更是早早就开始关注国庆报纸。去各家报社提前预订、上网在报刊收集论坛寻找信息……李志友一共收集了全国三十多个省份的500多套国庆报纸,其中光号外就有40多种。但其中有一份《少年航天报》的国庆号外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李志友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寻报信息,希望能和其他网友交换得到这份报纸。也许是这份报纸发行得特别少,李志友的信息发布之后始终没有人和他联系。就在他觉得希望渺茫的时候,却忽然收到了从北京寄来的报纸,和《少年航天报》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空军报》。李志友看了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才想起这可能是之前和他交流过报纸的一名北京藏友。“他并没有事先告诉我,只是看了帖子以后就按照地址直接寄过来了,我很意外也很感动。” 朱玉婷 文/图

小知识:报纸的收藏

国庆报纸相对纪念币、邮票等收藏品容易收藏、价格便宜、假货不多,保存方便。在众多报纸藏品中,像国庆报这样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老报纸最为珍贵。而在国庆报纸中,像《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大报是最有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地方报次之,价值最低的是各个行业报。

唐永坤:曾经逢节才能补助二两食油

一本一本的票证集分门别类地收集着粮票、油票、布票……这些可都是唐永坤的宝贝。

而在唐永坤收集的票证中,为国庆节而发行的只有食用油票。唐永坤解释道:“那时候,每人每月只能供应三两油,每逢各种节日时补助二两,而国庆节时只补助了食用油,所以只有食用油票。为春节专门发行的票证种类就比较多了。”在这些油票上,很明显地标明了“国庆”字样,有的则明确地写上了“补助油票”。

这些国庆食用油票中,有一张1954年的显得十分特别。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张“食油增补证”,就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图案,上面写着“国庆节每人增补食油申请补助该户食油一两”的字样。唐永坤说,这可能就是最早期的油票了,和后来看到的各省市发行的油票一样,这也是一种补助食油的凭证。

谈起这张油票的价值,唐永坤说,也并不是时间越久远就价格越高。物以稀为贵,是永远的真理,像那些错票和发行量少的自然价格就高。就票证而言,是有图案的比没图案的价格高,粮票比油票价格高。

谈起收集的这些票证,唐永坤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从1993年,全国开始取消粮票和油票,唐永坤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如今,已经十八年过去了。唐永坤玩笑道:“我这个票证专委会主任虽然是个不拿工资的主任,倒也真的是乐在其中啊。” 朱玉婷 文/图

小知识:票证的历史

1953年,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因此,粮票、油票等票证也随之消失。而这些已经消失了的票证,随后进入收藏市场,并立即成为广受追捧的收藏品。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