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抗日战争时期曾战斗在皖东地区。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家科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在天长县指导工作期间,对文化教育尤其关心,建议恢复了天长中学。
1939年,方毅来到天长
方毅第一次到天长,是在1939年5月底,当时他担任津浦路东临时前敌委员会书记,主要负责统一战线和壮大武装力量工作。那次他到天长,是和新四军四支队八团二营营长朱绍清一起来的。当时,他们只带了一个挺进中队、一个战地服务团,全部活动经费只有300元(国民政府的法币,已贬值)。到天长后,他们先后到汊涧、张公铺、何庄一带宣传抗日,团结发展进步力量和爱国青年。其间,方毅还冒着风险去汊涧做统战工作,缓解了地方武装对新四军的敌对情绪。
同年夏,他获悉当地有名的抗日义军首领陈文领导的抗13武装正在附近活动,便派夏云亭、肖明山两位部下以政训员的身份,到陈文部二支队,帮助他们搞了一个多月的军训,以争取、联合陈毅部和新四军团结抗日。后来,方毅先后担任新四军五支队政治部主任、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主任、淮南苏皖边区党委委员、淮南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等职务。这期间,他经常到天长来指导抗战工作。
建议恢复天长中学
也许是文化人出身的缘故,方毅对天长的地方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关注。1940年8月,淮南津浦路东联合中学(后路西联中迁到路东,与路东联中合并为淮南联中),在天长张公铺葛家巷天王寺成立时,他还兼任了校长职务。据当年与方毅一起战斗的王昭铨老人介绍:方毅人虽瘦弱,但很能干,做事很有办法,也很有主张,工作认真负责,为人比较低调,不爱张扬。抗战胜利后,时任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主任的方毅,便在区党委会议上提出,将因日军侵略停办的天长中学恢复起来。他说:天长是我们淮南行政公署所在地(当时设在张公铺葛家巷),如果连一所中学都没有,怎么说得过去呢?然后,他又提出恢复重建方案:将淮南公学(当时设在与天长接壤的盱眙县古城镇)分成两个学校,即把其中两个普通班的学生带到天长城里,以他们为基础,在天长儒学(学宫)旧址(今天长实验中学)恢复建立天长中学。另外一个师范班、一个财经班留在当地,以之为基础,成立盱眙师范。区党委采纳了他的建议,并研究决定由王良才(即王钟需,天长最早的国民党党员之一,后加入共产党。)任天长中学校长,学校直属淮南苏皖边区党委领导。1946年1月,淮南公学两个班全体师生从盱眙步行到了天长。天长中学在城内恢复后,很快由两个班发展到五个班,学生近200人,教职工也由最初的l0多人增加到20多人。虽然一年不到,即1946年7月,国民党部队进攻天长,多次出动飞机对县城进行轰炸,天长中学便停办了。但方毅当年对天长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天长中学的关心,却永远留在很多知情者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