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存款准备金“扩容”、监管考核压力增大,银行业拉开了新一轮的季末揽储大战。双重压力之下,省城各大、中小银行也展开阵势,增加拉存任务的同时,当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明显提高。正值“十一”黄金周,投资者应如何调整理财战略,在此档期巧挣一笔呢?
银行发力,应对季末揽储重压
继9月5日工、农、中、建、交、邮储6大行上缴保证金存款后,其他金融机构于上周四起开始上缴保证金存款。根据央行消息,中小银行此阶段将上缴约700亿元,流动性将更为趋紧。
另一方面,本月末银行体系内部又将迎来“季度贷存比”考核,多数银行明显感觉压力倍增,中小银行更是如此。“储备金压力增加,逼着我们业务人员拉款压力猛增。”省城某商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面对此压力,银行千方百计地吸储拉存,一方面加大配比任务,另一方面打起了高息理财产品的拉锯战。记者近日从省城多家银行了解到,临近国庆长假,在平日常规性理财产品基础上,又新增不少节日型短期产品,预期收益率会比平时高出0.5%至0.7%左右。
假日理财,选好你的“菜”
对于很多人来说,“黄金周”就意味着“花钱周”。出门旅游,购物娱乐,一个长假下来荷包就要瘪不少。其实,如果在享受长假同时,做好理财投资的准备工作,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
离国庆节还有一个多星期时间,银行理财新品已经陆续上架,准备在季度末、长假前发起一轮销售“攻势”。例如工商银行理财新品“2011工银财富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SDCF1168”,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4.82%,理财期限为7天。以及同期发布的“2011高净值客户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GDXT269”,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为3.8%,理财期限为9天,皆兼有高收益率、期限短的优势。
专家建议“看准了再出手”
面对着琳琅满目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投资者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四两拨千“金”,将国庆“消费周”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黄金周”呢?交通银行合肥三孝口支行理财经理黄博提醒大家,在挑选理财产品时,一方面要考虑自身财务情况与风险偏好,另外还应考虑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产品的收益率与风险程度呈正比,应充分参考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理财期限与收益水平。”另外,她建议投资者可适当考虑银证券投资基金类的理财产品,不要局限于传统理财产品。“多元化灵活地管理财务,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