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月以来,本报不断接到热线反映,在合肥各主要路口出现大量散发开票信息小卡片的可疑人员。所发卡片均冠以商贸公司或咨询公司名称,开票范围囊括各个领域……对此,记者进行了跟踪暗访,却没想到早已被对方“踩了点”。
现象:不少人接到卡片后选择留下
按照爆料人的指点,9月9日,记者分几路驱车来到合肥市大西门十字路口、临泉路与当涂路路口等七八处路口进行观察。记者发现,这些路段几乎都有一两名中年妇女拿着厚厚的卡片在路边等候。只要一出现红灯,这些人立即窜入车流之中,开始向每辆车的玻璃上插卡片。遇见车窗开着的,则直接将卡片扔入车内。不少车主发现玻璃被插上卡片后,随即放下玻璃将卡片扔掉,部分人则将卡片留下。
在临泉路与当涂路交口等红灯的几十秒内,记者的车内竟然被同时扔入4张印有不同公司名称的小卡片。每张卡片上内容几乎一样,都是代开各类发票。并且,部分卡片还在显眼位置特意印上“诚信为本,绝对真票,可上网查询”。
暗访:想跟踪却被对方“踩了点”
经过近2天的观察后,记者随即决定对这些人进行跟踪。9月11日18:30,经过前期观察及计算时间后,记者驾车赶到三里庵国购广场前面的路口等候。此时,两名戴口罩的女子正拿着手中剩下不多的卡片站在路口等候红灯的到来。红灯一亮,两人立即分成两路跑向两边车流中,开始散发卡片。
19:04,发卡片的女子不再从随身携带的背包中拿卡片,而是开始向四周张望。随后,两人开始往路边的人行道上行走。见此,记者立即发动车辆悄悄跟上。走出不到100米左右时,两人突然拐入路边的一条小路,开始小跑起来。就在记者准备下车步行跟踪时,一辆摩托车从小路旁的一个巷口驶出,停下后,两名女子随即跳上车,摩托车立即绝尘而去。不仅如此,在摩托车驶离的一瞬间,其中一名女子回头向记者伸出了中指,并用方言骂了一句。至此,记者才明白,这伙人不一般,记者本想跟踪,却没想到早已被对方“踩了点”。
惊讶:打了三个电话都是同一个人
跟踪行不通后,记者开始尝试拨打卡片上所留号码,与开票者直接联系。9月12日,记者按照其中一张标注某咨询公司的卡片上所留电话,与对方取得了联系。电话铃声响起不到2秒,对方即接通。在电话中,记者询问是否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对方表示什么样的发票都可以开具,不过按照发票的种类不同,他们要收取1%到8%的开票费,并问记者什么时间要票。记者以先问问价再联系为由挂断了电话。
随后,记者又拨打一张名为某建筑公司的卡片上号码,电话同样在几秒钟内接通。令记者没有料到的是,从听筒中传出的声音竟是同一人。放下电话后,记者换了部手机拨打另一张标注某商贸公司名称的卡片上号码。由于有了刚刚的经历,记者首先等对方开口。
没想到,电话接通后,仍是同一个声音,“你问再多也没有用的啦,我跟你讲!要想开就开,说好了的嘛,价格可以商量,再这样打电话很无聊,是不是。”
对话:开口要“好处费”皆大欢喜
经过分析,记者认为所有卡片出自一个窝点的可能性不大,遂决定再试探剩余卡片上的电话。9月14日上午,记者又选择一张卡片,按照上面的号码拨了过去。电话中,对方报出了1%至8%的开票费后,记者当即表示太贵了。
票贩:“你要开多少?价格可以商量的嘛。开什么样的票?”
记者:“一张就要30多万,装潢费,以后还要经常开别的。不便宜的话,不可能的。”
票贩:“那按照0.8%给你怎样?这已经是很便宜的啦。”
记者:“我是帮老板找人开的,不是我自己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票贩:“噢,不是你自己的,是帮你们老板开的。明白了,肯定会给你好处费的,就当是交个朋友了。”
记者:“到底给多少?现在满大街都是的,谁便宜我找谁。给你0.6%怎样?”
票贩:“0.7%好啦,大家交个朋友啦。”
记者:“0.7%不行,0.6%不干就拉倒,我找别人去。”
票贩:“好好好,0.6%就0.6%,我就喜欢和你这样的直爽人打交道。马上把开票信息发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