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合肥市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在各项测评体系中,建筑工地的生活区也被纳入其中。那么目前合肥建筑工地的生活区情况如何,工人们都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中,是否达到了文明创建的要求?9月15日,本报记者与合肥市建筑事务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了五家建筑工地生活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宿舍:虽为临时住所,也是一个家
根据合肥市建筑工地文明创建要求,每间工人宿舍居住的人员不能超过16人,记者所探访的5家工地居住区,基本都远远高于要求。位于徽州大道与南二环交口附近的安徽建工某项目生活区共有60间左右的宿舍,分布在围绕着一个大场地的3栋工棚里,平均每间房能住5个人。位于政务区的浙江中天A项目生活区也有60间宿舍,每间5人左右,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这里的每间宿舍都装了空调。“电费我们出一半,工地出一半。”民工季师傅告诉记者,“比较热的时候才开,省点电,省点钱。”
宿舍里放置的大多是上下铺,但只有下铺住人,上铺堆放着一些杂物。“宿舍也不算大,这么放虽然难看了点,好歹省点地方。虽然也有柜子,但人多,肯定是放不下许多东西的。而且我们也不管难不难看。”刘师傅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把汗湿的衣服搭在床沿。每个房间都有窗子,不大,有的关着,有的开了一半,也有的被挂了蚊帐的床遮住了,并不方便打开。
有些农民工的妻子带着孩子和他们一起生活。安徽建工某项目的宿舍区专门提供了夫妻房,虽然只是小小的一间,但是相对安静。在安徽国信建设集团某项目生活区的一间较大的宿舍里,除了几个上下铺之外,房间一角摆放了一张稍大的床,塑料布将床围绕起来,掀起塑料布,便是一张“夫妻”床了。
食堂:卫生堪忧,吃得饱未必吃得好
建筑工人从事体力劳动,吃得饱吃的好,才能有力气干活,工地的食堂怎么样,自然很重要。而食堂的条件和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兄弟的饮食健康和安全。
安徽建工某项目的生活区食堂情况是最好的。在食堂里工作的3个人,每个人都有健康证,通通和食品卫生许可证一起被悬挂在墙上。食堂被打扫得很干净,无论是水池、案板,还是存放菜肴的冷柜,都很整洁。
在政务区的宁波建工B项目生活区的食堂里,记者看到,消毒柜并没有打开,当记者打开消毒柜伸手进去试温度时,厨房的工作人员才打开消毒柜并解释道:“时间到了,自动断电了。”操作间里,记者看到吃剩的菜并排摆放着,虽然有虾有肉算是丰盛,但是却没有防蝇罩,尽管“装备”了纱门和纱窗,但苍蝇还是从没有关严的窗子里飞进了储菜间。记者还在这里的一间小仓库里发现了12袋50公斤装的米,仓库很干净,米袋也堆得很整齐。“这是刚进的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然而记者并没有找到米袋上的生产日期。
浙江中天A项目的生活区食堂情况不容乐观。储菜间的台子上,做饭用的炊具和几十双筷子随意散发,一把锅铲上甚至还有未清洗干净的油脂。而中午没吃完的菜被分别放置在大铁盘里,上面没有加盖塑料布或者防蝇罩,几只苍蝇正停在菜上享用美味。
位于政务区的中建三局C项目的生活区食堂,记者看到,中午吃剩的菜放在操作间,并没有加盖防蝇罩,后堂也没有放置灭蝇的粘板。“我们有灭蝇灯。”食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个落了灰的灭蝇灯,虽然苍蝇正在飞来飞去,灭蝇灯却并没有打开。
此次在对工地生活区食堂的走访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健康证的从业人员少于实际操作人员。在宁波建工B项目的生活区食堂,食堂里当时有5人在工作,却只有3人有健康证;浙江中天A项目的生活区食堂,4人在工作,只有2张健康证。而在安徽国信建设集团某项目的生活区食堂和中建三局C项目的生活区食堂里,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
院落:同是工地生活区 差别咋这么大?
在记者走访的5个生活区中,总体来说情况都比较好,基本能按照合肥市建筑工地文明创建的要求设置晾晒区、配备消防设施、放置垃圾桶和保洁措施等。但中建三局C项目的生活区场地却着实不让人满意。
在其他工地项目外场里看不到工程机械,但该项目的外场却在入口处和后面堆放了不少工程机械,放置钢材的仓库更是和生活区外场只有一墙之隔,二者之间的一扇小门也没有关上。就在记者与项目经理交谈时,一辆满载工程机械的卡车以极快的速度驶来,冲进生活区大门,扬起的尘土让记者纷纷掩住口鼻。
洗漱池边也汪起了积水,黑绿色的积水中洒满了饭粒。水池璧上还有许多没擦干净的剩菜,苍蝇在周围飞来飞去。下工回来的工人却全然不顾这些,只管拧开水龙头冲洗一下汗湿的脸和满是灰尘的双手。“水池脏?嗨,这没啥,水不脏就行!”工人师傅要求倒是不高,可如果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呢?“家里要是这样,肯定不行,不过我们在这里,住个一年半载,也就走了。”
按照要求,工地生活区内必须规划出专门的晾晒区域,这里也没有。放眼望去,几栋工棚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风一吹,像万国旗般招展,一些衣服盖在另一些衣服上,遮住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