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故里 能源之都
2011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豆腐故里 能源之都

 

淮南位于华东腹地、淮河之滨,是一座有着亿年生命起源史、千年楚汉文化史、百年煤电工业史、六十多年城市建设史的“五彩之城”。是中国新型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辖五区一县和一个国家级综合实验区,面积2585平方公里,人口243万。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黑色煤炭的富集地、红色火电的输出地、白色豆腐的发源地、蓝色生命的起源地、绿色生态的宜居地,日益彰显独特的五彩魅力。

人文荟萃 文化之城

淮南历史厚重、人文荟萃。淮河是淮南的母亲河,煤矿是淮南的发源地,孕育了淮河文化和煤文化。

古寿州窑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古茅仙道观、古生物化石、古墓群、八公山豆腐“五古一珍”驰名中外,缔造了“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的豆腐文化,书写了“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淮南子》文化,舞红了“东方芭蕾、淮畔幽兰”的花鼓灯艺术,催生了“城市名片、文化使者”的少儿舞蹈艺术,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积淀丰厚的文化之城。

资源富集 能源之都

淮南资源富集、优势鲜明。“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南是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之一,素有“淮河粮仓”美誉。地下遍地是“乌金”。煤炭探明储量153亿吨,远景储量444亿吨,占安徽省的71%,建成安全高效矿井18对,目前年产原煤8000多万吨;现有6大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867万千瓦,2010年发电量474亿千瓦时,已建成全国首个“亿吨级”煤电基地, 2009年,淮南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两型城市”目标,正式提出了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四煤”发展战略,把立足煤作为转型发展的动力之基、把延伸煤作为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把不唯煤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把超越煤作为转型发展的不懈追求。“四煤”发展战略是淮南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加快产业升级的根本举措。

区位优越 交通便捷

淮南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高速、高铁、铁路、水路、空路,淮南“五路”齐发。

铁路东联京沪线、西接京九线,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铁在淮设站,规划中的商杭高铁也将经过淮南;境内有京台、合淮阜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淮蚌高速,即将建设淮滁高速;距建设中的合肥新桥机场仅67公里。千里淮河穿行我市87公里,淮南通江达海,3000万吨淮南港、新淮河大桥及淮河隧道规划建设也加快推进,通过“江淮运河”,联通淮河与长江水系。

风景秀丽 淮上明珠

淮南风貌独特、环境优美。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三山鼎立”,淮河、高塘湖、瓦埠湖“三水环抱”,中心城区、西部城区、山南新区“三城互动”。拥有4处国家4A级、2处3A级历史名胜旅游景区。淮南把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彰显“五彩之城”特色作为主要任务,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实施“十大”林业工程,构建“六大”绿色体系,启动6大公园、景区建设,全力建设原生态新区、现代化老区、人本化矿区,着力打造依山傍水、滨河滨湖、宜居宜游宜学宜业的淮河流域现代化中心城市。

“十一五”硕果累累

近年来,淮南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两型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加快推动“一主两翼”(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为主战略、以合淮同城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侧翼),大力实施“四煤”发展(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全面推进“六位一体”建设,共奋力,大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五个倍增”、“五个超额”,“五个倍增”:即GDP(2010年603.5亿元)增长1.2倍、财政收入(2010年106.1亿元)增长1.9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0年388.6亿元)增长2.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187.2亿元)增长1.3倍、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401.8亿元)增长2.9倍;“五个超额”:即工业化率(2010年59%)、城镇化率(2010年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153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5746元),分别超既定目标2.3个、5个、3.4个、6.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的新阶段。

“十二五”大有可为

“十二五”是淮南“两型城市”建设的实质进展期。淮南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崛起进程、实现富民强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创新推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三个翻番(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到“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进入千亿元城市行列;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和1万元)、四个提高(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群众幸福感明显提高)的目标,加快建设合肥经济圈和沿淮城市中综合实力较强、经济结构优化、集聚功能较好、创新活力迸发、人民富裕安康、生态环境良好的较大城市。

城市名片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

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

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

中国豆腐之乡

全国亿吨级煤电基地

中国少儿舞蹈艺术之乡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