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无中生有,建设百亿煤机产业基地;也要有中生优,延伸煤但更注重不唯煤、超越煤,还要像挖煤一样“挖文化”。总的来说,淮南是在写好一篇大文章,这就是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与系统设计
记者:淮南提出构建两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宏观上建设两型城市的氛围下,淮南构建两型城市,有什么样的深刻背景?
杨振超:淮南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需要面对多方面的挑战:一是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淮南有没有接续产业,始终是个大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走出“矿竭城衰周期律”的办法。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建设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还不能满足城市转型的要求。三是经济极化现象严重,在产业结构上采煤业占了很大比例。四是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就业民生、生态建设任务繁重。五是解放思想、提振精神、作风扎实还不到位。
记者:淮南要走出这个周期律,应该怎么办?即构建两型城市的“淮南之路”将是什么样的?
杨振超:可以说,两型城市是解决淮南面临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建设两型城市,既是一个发展理念、发展方式问题,更关系到淮南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关系到淮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比如说采煤沉陷区治理,淮南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这是一个面广量大且影响深远的问题,淮南已经形成不同的修复模式,有泉大模式、后湖模式、鑫森模式、凤凰湖模式等。这些创新不仅仅是开拓城市发展的空间,还在创造一种新的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模式。
记者:两型产业是两型城市的最大支撑力,在产业上如何构建才能打造出两型城市的“淮南之力”?
杨振超:淮南的两型城市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首先要有产业厚度,就是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煤炭产业群、千亿级发电产业群,还要拉长煤基产业链条,比如打造煤-电-化、煤-电-铝、煤-电-硅-光伏等纵向产业链,走清洁生产和多联产之路;还有发展煤炭服务业,实现多层次增值。
其次是产业高度。但不能一味追求“新概念”,超基础、看不清、摸不到的产业是很危险的,我们要以基础产业作保障,先进制造业作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作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引领。
三是产业深度。淮南与中石化合作,在煤化工上发展煤制乙二醇、煤变油的中间转化剂等。在煤的精深加工利用方面,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术已经研发成功,这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一个研发团队不服输,硬是研究成功了,很不容易,这样的“顶天技术”,关键还是要如何“立地应用”。再比如日芯光伏发电系统等。
四是产业广度。淮南的煤要从动力煤变成化工原料煤,由能源燃料变成化工原料,这是一场革命。据测算,煤转化为电,增值在2倍左右,而煤转化为化工产品,增值在5到20倍左右,要把煤中的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开发成产品。
淮南的文化资源底蕴深厚,要把文化旅游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相嫁接。还有《淮南子》、淮河文化等许多文化品牌,所以要像挖煤一样“挖文化”。
城市要有自己的性格
记者:从2007年11月正式提出合淮同城化以来,每一步推进都引起外界的极大关注,站在区域经济格局的角度,淮南是如何谋划的?
杨振超:我认为,经济圈不仅是一种地缘关系的概念,更是一个联系广泛而密切的经济共同体,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产业、市场、文化、人力资本的共融。合肥经济圈集中了各种经济要素,淮南的能源供给、六安大别山的优质生态资源、巢湖的物流通道、桐城的文化积淀。通过实施合淮同城化,淮南的对外形象有了大幅提升,现在两座城市有了共融感。
记者:在合淮同城化建设方面,淮南积极主动,赢得外界的高度评价,淮南是如何顺势而为的?
杨振超:淮南积极主动融入合肥经济圈,就必须把握天时之势、用好地利之便、发挥人和之力。但在一开始提出合淮同城化的时候,外面有人争议,说淮南是想入非非,根本不可能。事实证明,合淮同城化对淮南的发展推动极大,我们一步跨入新型城市化,在合肥经济圈中,淮南可以做好大开放的文章。因为不在主动开放中受益,就在被动开放中失利,如果淮南不是创造性地提出合淮同城化,就很难创造性地融入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南在全省的区域发展布局就将更加被动。
5月份的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二次会商会议决定首先启动合淮城际铁路,在线路规划时,我说,城际铁路不仅是满足人的出行需求,还可以带动一大片区域发展。这次会议还提出了区域性直购电网的试点,如果能实现,淮南的电一度便宜5分钱,那么对用电大户来说将节省一笔不小的成本,这里面有多大的吸引力?区域直购电试点是合肥经济圈建设的一项大创新。
承上启下抓“中坚”
记者:战略确定之后,关键是淮南将怎么干?
杨振超:我认为,“中坚力”是要抓的关键,上有中央的决策力,下有企业的竞争力,淮南作为一个地级市,就是要抓好中间,着力点主要是三个:本地的物质发展力、精神领导力、干部执行力。执行力体现一个地区的党风和干部的作风。现在淮南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都已经很清晰,关键是要有能力强的人来执行。
淮南发展经济的基础要素是较好的,放在整个安徽省都是难得的,这几年我们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紧紧围绕淮南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做了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一是产业转型,二是城市转型,三是环境优化,四是改善民生,五是人才队伍建设。
记者: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很多要素,淮南转型将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杨振超:要提高执政能力,要学会理财,从财源分类来说,现在第一财政是税收,第二是国有资产增值,第三是资源有效利用。淮南要提高各类要素生产力的配置效率,破解转型的瓶颈制约。在资源上,要警惕“比较优势陷阱”,不能因为有煤而错失发展机遇,这在煤炭城市尤其需要注意。
总的来说,淮南是在写好一篇大文章,就是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