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听过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并无特别的印象,直到多年后看到接下来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时暗暗觉得心惊不已。我们处于繁杂俗事之中,在不停的旋转奔忙中经常忘了自己,也往往忘了父母,在某个时刻我们总会对此懊悔不已。中秋月圆,如果可以,就多陪陪在家中张望的父母吧。
月饼的两面
讲述人:王羽 职业:公司白领
眼看着中秋节又快来临,可因为工作的原因,今年我又不能回家陪母亲过节。以前每次过节之前,都是母亲打电话提醒我,问我是否回家。而我有时竟然骗母亲,明明有时间却说没时间。因为在我眼里,过不过中秋节都一个样。
直到去年回家过中秋时,我才彻底改变了这种愚蠢的想法。
往年过中秋时,要是我不回家,我就会托人给母亲捎去一盒月饼。但去年,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我只好亲自回了趟家,也顺便陪母亲过了个中秋。
中午吃月饼的时候,我觉得母亲有点神秘,因为我给她月饼她不吃,而是拿着月饼直奔她自己的房间。我就悄悄跟在母亲身后,透过门缝,我看见母亲用月饼使劲往挂历上印出一个圆,印上之后还仔细地端详了一番,最后才走出房间来和我一起吃那块月饼。
晚上,我趁母亲熟睡的时间,将她房间的所有挂历都取了出来,我想知道母亲到底在干什么。当我将所有挂历都翻到八月,并按年的顺序全部摊开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每个中秋节的旁边都印着一个圆,这些圆有大有小,有的有花纹,有的没花纹……
那晚,我想了整整一夜。
最后我才明白:月饼有两面,正面能印出花纹,背面印不出花纹,印正面说明我回家了,印反面说明母亲一个人!
今夜,我又看到了月饼的两面:正面是儿的陪伴,背面是母亲的牵挂……
中秋寄团圆
讲述人:韩凯 职业:自由职业
在我家每年中秋节来临之时,父母会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传统规矩——上邮局寄月饼。这一传统自父亲上世纪60年代当兵离家到北京以后,已经保持了近五十年。
打小在我们孩子的记忆中,我们就有两个家。一个是北京的这个家,一个是在安徽老家。父亲十九岁当兵离开安徽老家后,就一直在北京工作,中秋节通常都是在部队度过的。但团圆节的情思,不会因为空间距离的远近而淡忘,中秋时节给安徽老家寄月饼就成了这种情结的最佳纽带。
最初是父亲一人在京,独自给爷爷家寄月饼。后来父亲提干升为军官,有了母亲,随军也来到了北京,寄月饼从一家也变成了两家——爷爷家和姥爷家。
当时的邮局寄递速度还不是很快,每次月饼寄出近一月后,中秋已然过去多时了,我们才收到安徽老家回寄来的书信告之月饼已经收到。从寄出至收到回信,前后要经过一月之余的时间,收到回复月饼收到的确信后,父母的中秋情结才算告一段落。
现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如乘上了火箭般,但父母的邮寄传统始终未变。父亲对我们说,老家的老人们已经吃惯了我们寄过去的月饼,咱们过节回不去老家,寄一盒月饼,也算是代表我们能与老家的人团圆一下了。
没吃月饼的中秋
讲述人:李羿慧 职业:医生
我的母亲在我的心目当中一直是一个伟大的的母亲,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是因为她的职业——助产士。在她的一生当中经过她的双手迎接了数千名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当她在等候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刻,一声声嘹亮的啼哭,是多么令人兴奋而骄傲!
那年中秋节,我们全家都在等我母亲回家,等她给我们买回的月饼,因为,我记得,每年都是妈妈给我们买月饼,我们常常是在中秋之夜,我们全家都围坐在天井的圆台上,把各式的月饼切成四分之一小块,喝着浓浓的香茶,看着圆圆的月亮升起,谈论我们各自的趣闻,那时候,我总是感觉非常的幸福、开心,常常在心里面暗想:希望我们全家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是,那天,我母亲却毫无音信的没有回来,那时的通讯没有现在方便,我们只能这样焦急地等候。直到第二天,我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了,她说,昨天因为她在抢救一名产妇,由于产妇被人开玩笑抽取了产妇的凳子,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使得婴儿死在腹中,经过抢救那个产妇终于获救了,我们也终于放下了提着的心。妈妈还说,那月饼我已经送给产妇吃了,我们再去买吧!那年中秋节虽然没有吃到妈妈的月饼,但是,我的心里却非常得开心,我也在心里暗暗地发誓,等我长大了,我要买月饼给妈妈吃!
现在,每到中秋节,我都会买一些妈妈喜欢吃的月饼给她送去,妈妈也常常对我说,你还记得那一年的事啊,我说,我永远都会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