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三杰:绝对的精神领袖
2011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寿州三杰:绝对的精神领袖

 

王庆云、张汇滔、袁家声,这是寿县历史人物中不得不提的三个人,在淮上军里,他们是绝对的精神领袖。

提到张汇滔,“国魂不死”这四个大字就会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作为同盟会首批会员之一,他一直深受孙中山的器重。当他带着孙中山的任命,潜回国内,策划革命时,他已做好牺牲的准备。可是,他倒下的地点不是战场,而是被暗杀在街头,生命轨迹走到尽头的那年,他才38岁。

农民出身的王庆云,被寿县儿女公推,以农会代表的身份当选议员,出席省咨议局会议时,获得了老奸巨滑安徽巡抚朱家宝的信任,成功地潜伏在敌人中,为寿县的光复争取了从容的机会。

淮上军的另一位副总司令袁家声,要比张汇滔英年早逝幸运得多。这位曾经的陆军少将返回故里时两袖清风,生活全靠两个儿子和舅父许道九接济,但不受人馈赠。为了淮上军死难家属抚恤之事,找到何应钦据理力争,要求国民党政府拨款。 1960年8月18日,他在合肥病逝。

张汇滔: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屡次死里逃生

1882年4月6日,张汇滔出生在一个中过秀才的私塾先生人家。16岁,他弃文习武,入安庆武备学堂从军。1905年,张汇滔东渡日本,入东京警监学校并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秋瑾、徐锡麟、廖仲恺等革命志士,他的寓所阳明学社也成了革命活动的据点。孙中山先生到日本发起同盟会时,他是首批会员之一,被孙中山任命为江淮分会副会长。

1907年,张汇滔和其他共6人受命潜回国内,计划到南京混入新军,谋刺清朝两江总督端方,以推动革命。可惜有人变节事败,他侥幸脱逃回故乡。

此后两三年间,他先后参与策划震动全国的徐锡麟、秋瑾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皖浙联手起义;熊成基率兵发动的安庆马炮起义。每次行动,他都死里逃生,又眼看同志们血流成河。有惊天地泣鬼神之誉的“黄花岗”之役,他任第二批“江皖先锋队”领队,在香港乘船赶往广州海中,黄兴因情况突变仓促发动,结果大部分英烈血染沙场。张汇滔在船中悲痛吟诗:“只送良朋去,不见旧友归,来日再举时,功成魂魄飞。”

孙中山的联络员

在成立淮上革命军后,他推荐王庆云任总司令,自己任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率义军向江淮各地进发,至南京光复前,已攻占安徽长江以北各府、县。袁世凯派大军南下征讨革命军,他统领安徽革命军又与袁军在颍州死战,2万部众战至仅余千人。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再度流亡日本。张汇滔也孤身脱险来上海,辗转去日本和孙中山等人会合。他是中华革命党第一批按指印的23名党员之一,并被任命为安徽支部长兼中华革命军江北、皖北司令官。多次潜回上海谋划反袁起义,策动了肇和舰起义。孙中山任命张汇滔为大元帅府参军,并让张做他的个人代表北上联络各方力量。张在北京秘密会见了皖系军阀要人段祺瑞、徐树铮,接着又转至湖南密见也是皖系军阀的湖南督军张敬尧,规劝他们服从孙中山。

张汇滔的忠诚和才干,孙中山深为赞赏。

突然发生的血案

1920年1月29日晚7时许。上海法租界维而蒙路(今普安路)虽街灯明亮,但车马行人渐稀。张汇滔在路上急促地走着。突然,枪声响了,他无奈地看着暗杀的人远去,无力地倒在了街头。

赶来的巡捕把张汇滔赶快送到邻近的海宁医院救治,后又转到广慈医院。广慈医生再度打开已简单包扎的伤口,发现他身中4弹,有2粒弹头在体内。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发现,张汇滔的双手紧紧地捂住兜里的一份题为《沿江七省整饬党务、军政之述略》的文件。

在医生们实施紧张救治时,医院的病房前来了一大群人。孙中山、章太炎、于右任、廖仲恺和宋庆龄等革命要人纷纷赶来。医生们意识到了这个中弹人的重要性,气氛顿时紧张了。

但是悲剧还是不可避免,第三天上午9时,这位被孙中山称作“革命家”的张汇滔终因伤重不治去世了。上海的《申报》、《民国日报》等各大报刊都竞相报道了这一事件。

巨额奖金下的刺杀

刺杀张汇滔的是安徽督军倪嗣冲。

安徽颍州人倪嗣冲,是袁世凯的心腹和死党。辛亥革命时,袁世凯命令他从河南带兵南下攻南京,和张汇滔民军在皖北颍州血战的就是他的部队。后倪军伤亡五六百人,倪军入城就大肆烧杀报复,上千民军将士和家属被残杀,包括张汇滔的叔父和堂兄弟数人。倪一时有“倪屠夫”之骂名。

在涡阳、蒙城、正阳关一线交火时,倪军有16名党羽被张军捕获,为给辛亥被杀烈士复仇,张汇滔下令:“速决,以免后患。”两人的结怨更深。

张汇滔来上海,是想执行“七省行动计划”,首要之举就是调遣部属在安庆、芜湖、合肥等地同时起兵,然后围攻蚌埠消灭倪军,再沿江向两翼苏、赣发展。

这一计划从酝酿到初步拟订,前后商量有10余次之多,相当严密。可惜革命党人也有卑鄙之人。张汇滔手下的营长夏永伦和卫兵郭世武、加上一个原淮上军军官高运,3个人为倪嗣冲悬赏张汇滔的巨额奖金,定下了在张汇滔居住的寓所周围盯梢,伺机下手的计划。

那些天,张汇滔常晚上单枪匹马到莫里哀路(今香山路)孙中山公馆商量行动方案,他们就决定在途中国恩寺旁树丛中设伏下手。事发当晚,张汇滔正怀揣那份奉孙中山指示修订的《沿江七省整饬党务、军政之述略》,赶往孙公馆去。不料,那3个歹徒下手了。据事后查明,坐在前面马车里接应的是夏永伦,开枪射击的是郭世武和高运。刹那间,张汇滔便倒在血泊中了。

孙中山当下决定隆重追悼安葬。对在场的廖仲恺、居正、于右任等人说:“汇滔丧葬,援宋教仁、陈其美例优治。待我党革命成功,定国葬于孟介。”1920年5月23日,上海各界人士千余人公祭张汇滔,孙中山前来出席,并在白丝绢上亲挽“国魂不死”四个大字。 张亚琴

王庆云:衙门里的“潜伏者”

一举中得秀才

1879年,隶属寿州东乡的王家圩子,有位乡绅王本焕喜得贵子,起名庆云。虽然日后家道中落,但让孩子识文断字,谋取功名,日后好光耀门庭的思想,在王家也不例外。王本焕打探得知临近的马厂集,有位塾师,学生众广,颇有授业经验,在家设馆,广招门生,于是决定将庆云送去求学。

王本焕备足学钱,领着刚满10岁的庆云前去马厂集拜师学艺。先生名叫李永,惜才重义。王庆云上学后,李永发现他读书勤奋,聪颖好学,于是更为细致调教,庆云学业大进,文章吐翠,且处事灵活谦让,先生甚为器重。五年学期已满,为使孩子仕途有望,李先生又将16岁的庆云介绍至水家湖,转从一位王姓塾师进一步深造。从此,王庆云更加刻苦自励,勤奋努力,才华初显。1899年春,寿州开科取士,王先生鼓励他前去应试。已年满20岁的王庆云果然中了秀才。

结识众多义士

寿州城外柏家寨有位青年,志向高远,在城内创办“阅读报社”,推崇洋务,立志新学,远近闻名,名叫柏文蔚。励志青年纷纷前往,与其纵论时事,王庆云也慕名前去拜访。在柏文蔚的启发下,王庆云深觉双方志同道合、话语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意。在“阅读报社”的这段日子里,王庆云又结识了孙毓筠、张树侯等人。大家以《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以及《革命军》等书传阅,比照现实,更加蔑视清政府苟延残喘。

眼看国难当头,王庆云和柏文蔚等众人决定组织“天足会”,成立进步组织,把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付诸初步实施之中,寻求救国图存。“天足会”是提倡不缠足的一个民间组织,在王庆云等人的倡导下,积极提倡去除妇女缠足的陋习。

1905年2月,陈独秀与柏文蔚联合安徽武备练军营和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宋少侠、杨端甫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以陈独秀为会长,反清为宗旨,尽力排满。紧接着又设立南京、安庆两处分会,分别由柏文蔚、常恒芳分任会长,是年秋,已是“岳王会”首领的柏文蔚回到了寿州,立刻联络王庆云,要求其秘密协助发展“岳王会”组织。

一同前来的还有日本监警学校毕业回国的张汇滔和袁家声。

1909年春,清廷强令各省年内成立咨议局。民主选举在当时国人眼里是陌生的事物,安徽新任巡抚朱家宝也不知从何处入手,迫于朝廷时限,朱家宝在仓促中临时决定,每县举荐的代表,应有五千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作为担保。

各地的官吏学子,大多数因经济实力有限,部分乡绅商贾,恐怕自己的钱财露白,官府会多征赋税,因此,对当选咨议员这一职位毫无兴趣,多为放弃。此时的寿州农会,得知要组建咨议局,建议王庆云参加议会,因为他一旦入选,可以掩盖身份,以更好地寻求起义时机。

时值安庆马、炮营起义失败不久,朱家宝正四处缉拿革命党人,稍有革命动机的人员都被逮捕。王庆云不顾险境,前往省城,被录为正试议员(安徽首批88位正试议员)。

朱家宝对王庆云颇为赏识,会上决定在寿州设立团防局,委任王庆云为团防局长,调拨700支毛瑟枪,平定皖北“贼乱”。

冒险参加议会

出任总司令

1909年秋,为尽快组织成立寿州团防局,王庆云只身前往马厂集,找来好友张汇滔、袁家声、同盟会员权道涵、段云、张伦等人,商定将寿州东乡作为革命力量发展的立足点,把各乡青壮年组织起来成立联庄会,分区发展会员,以维护秩序为名,伺机发动起义。

王庆云办团练,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的消息不胫而走,辐射皖北各县,凤台的廖海粟、廖梓英;凤阳的田淑扬、刘武安;定远的方绍舟、张万侯;怀远杨修斋、杨耀南闻风而动,带领民众纷至沓来,一时间,寿州团防局被王庆云扩展的兵强马壮,声势浩大。

1911年武昌起义后,王庆云首先以咨议局代表身份劝促巡抚朱家宝主动宣布独立,遭其顽固拒绝,王庆云宣布11月5日发动对寿州的全面进攻。

进驻寿城后,张汇滔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帅,群龙不可无首,要立即完善组织,成立淮上革命军司令部”。此番建议得到众人认可,经大会公选,一致要求王庆云出任总司令。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任命孙毓筠为皖督,柏文蔚与王庆云等人奉命协助其统一安徽政局,此时,安徽军政归于统一。

1929年后,中原大战爆发,为反对新一轮的军阀混战,王庆云、袁家声退出军政职务,归隐阔别已久的故土。1936年,王庆云病逝。 张亚琴

袁家声: 秀才的讨护革命

读书4 年后,袁家声因为家境贫寒辍学,等到再入学时他已有11岁了,到20 岁时,他父亲行医收入增加,他又继续求学。考中秀才后,他留在乡间教书。

那时,袁家声常与同乡张汇滔、柏文蔚等谈论时事,对清廷的腐败痛恨不已。在前往芜湖的徽州师范学校后不久,他就投笔从戎,到安庆考入安徽炮兵弁目学校。学校的革命组织 “慰心会”就是袁家声用来联络革命同志的地方。

经吴旸谷介绍,他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有人向督练公所总办宋芳宾告密,说袁家声与吴旸谷等“谋为不轨”,他们立刻受到“即日驱逐出境,不准逗留”的处分。袁家声回到寿县芍西。

袁家声回乡后,接到上海同盟会总机关指示,要其到安庆做筹备工作,以响应广州起义。袁到安庆后,设立皖北旅学生寄宿宿舍作为机关,开展活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又回到芍西,与张汇滔、张纶等密议,欲利用“信义会”为基础,乘四顶山庙会之机,组织武装起义,因事情泄露出去而被迫中止。

当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时,袁家声接受密令,筹划淮上起义。他扮为商人,潜入寿县城,召集寿县、凤台的郑养源、张树之等同志开会,经密议,决定农历九月十五日在寿县举义。寿州光复后,淮上革命军的王庆云被推为总司令,袁家声、张汇滔为副总司令。

1912 年初,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任命袁家声为同盟会淮上支部长,支部设在怀远。袁部被改编为第一军第四师第七旅,袁家声任旅长。1 月11 日,孙中山下令北伐,柏文蔚率第一军由浦口沿津浦路向北攻击,袁家声率第七旅向张勋部包抄,打得张勋节节败退,由宿州退到徐州,袁家声也打到徐州。因南北议和,北伐军撤回,袁率第七旅回怀远驻防。12 月,革命军进行整编,袁家声离开军队,到安庆担任国民党安徽省支部总务股股长,并被推选为皖民公会会长。在安庆,袁家声创办了《民极报》,后改名《均报》,任总经理。

在讨袁世凯战争失败后,袁家声流亡日本。民国6 年返回上海,与陈独秀、冷御秋、钮永建等组织“江皖同志会”。民国7 年春,回寿县、凤台一带,集数县武装,组织“淮上人民讨倪自治军”,与常恒芳等34 人,发出讨倪嗣冲通电。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上台,袁家声随柏文蔚去北京,曾参加“五四”运动。民国11 年,袁家声在安庆参加废督裁兵运动,创办《新建设报》,宣传马克思主义。民国13 年,袁家声至皖北创立“淮上讨马自治军”,任总司令,反对曹锟爪牙、安徽督军马联甲。后不为安徽第五旅所容,率军走河南,部队由河南督办胡景翼改编为国民军第二军第十五混成旅,袁任旅长。

民国19 年春,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冯玉祥委任袁家声为第二十七军军长,未及正式参加作战,讨蒋军即告失败,袁家声逃至寿县家乡隐避两年。

解放后,袁家声于1952 年移居合肥。朱玉婷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