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风雨历程
历史一周
下一篇4 2011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文化发展之黄梅戏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风雨历程

周玉冰
1952年“安徽暑期艺人培训班”部分人员合影(左二严凤英、右二陆洪非)
 

黄梅戏与黄山,被称为安徽二“黄”,是安徽靓丽的名片。黄梅戏从安庆的地方戏发展为全国大剧种,这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安徽省委高度重视黄梅戏是分不开的,其中,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后,推出了不少经典作品,培养了许多享誉全国的黄梅戏人才。

安徽戏剧的“黄埔军校”

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剧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5月,周恩来签署了中国戏剧改革的指导意见。

安徽省积极响应戏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1952年组织文艺干将在合肥举办“安徽暑期艺人培训班”,全省不同剧组的几百名戏剧人才汇集一起学习。可以说,这次培训是安徽戏剧人才的“黄埔军校”。这其中有后来成为黄梅戏表演和编剧代表人物的严凤英、王少舫、陆洪非等人。

陆洪非是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合著)的编剧,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2008年开始,我在倡导筹建陆洪非艺术馆时,整理他遗物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他对这次培训的记载,还有一张照片,是与严凤英等8人的合影照,每个人都神采飞扬,尤其是刚刚22岁的严凤英,在绿树的背景下显得非常明朗,眼睛里流露出无限希望。

这次培训也预示着安徽戏剧的春天已经来临,而黄梅之花更会灿烂开放。

曾希圣拍板成立黄梅戏剧团

1952年11月,黄浦江泛起了春潮,由严凤英、王少舫、丁子臣、潘璟琍等带去的《打猪草》等黄梅戏剧目掀起了一股黄梅戏热,上海的媒体纷纷报道演出反响,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等评价说,黄梅戏像一首“优美的牧歌”。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的同志都向严凤英等人学习黄梅戏。周恩来在视察时观看了黄梅戏,非常喜爱,回北京就向文艺界推介。

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非常高兴说,我们不能身在宝中不识宝。陆洪非的日记记载表明:这年的12月16日,安徽文化局、安徽日报社和省文联筹委会联合召开了关于黄梅戏的座谈会,欧远方主持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要重视黄梅戏这个“财宝”。

曾希圣拍板成立安徽黄梅戏剧团,由省文化局具体落实。

从安庆、池州选拔演员

成立黄梅戏剧团首要的是有好演员。成为剧团首批演员之一的张萍介绍说,1953年1月24日,省文化局艺术科科长余耘率领一个筹建小组到安庆地区和池州地区选拔人员。

最早选拔的人员中有严凤英、丁永泉、张云风、丁俊美、胡遐龄及后来成为严凤英弟子的张萍、许自友、江明安等人。

安庆人是舍不得严凤英的,写信给省委。负责筹办剧团的文化局副局长杨杰有些为难。曾希圣脸一沉,说:“调走严凤英是我曾希圣决定的,要告让他们去中央告我!”

安庆人当然是阻拦不住严凤英离开安庆的,只能将心中不舍化作依依送别。

“树上鸟儿成双对”响彻全国

省黄梅戏剧团开始是借住在省话剧团宿舍等地方,有自己的团址是1953年12月,56名演职人员迁入合肥市南油坊巷(今桐城路)原皖北文艺干校校舍。

1954年元月,中央文化部批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为国营体制,省文化局为此召开纪念大会。

在剧团成立的最初八个月里共排出13出折子戏,演员们不辞辛苦外出慰问演出,还到了朝鲜慰问志愿军。

这时期,注定载入史册的是打造出了经典剧目《天仙配》。1954年9月举行的华东地区戏剧观摩演出,一下子拿下了六项奖。田汉为此专门观看了严凤英的《小辞店》。

不久,《天仙配》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一时间,南国北疆乃至东南亚,处处回荡清新醉人“树上鸟儿成双对”的动人旋律。

从此以后,黄梅戏就与电影、电视、广播等传媒结下了不解之缘。《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一批黄梅戏电影的问世,让黄梅戏走向了世界。

从噩梦困境到新的征途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特殊时代,作为安徽文化奇葩的黄梅戏,首当其冲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古装戏都被当做“死人统治舞台”的封建残渣遭到批判和禁演,剧团演出基本上是图解政治的革命戏。此外,演员还经常要到农村劳动。

1967年9月,军代表刘万全来到省团“支左”,党同伐异,为所欲为。严凤英不堪屈辱,于1968年4月8日含恨自尽,黄梅戏蒙受不可换回的损失。与此同时,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都遭受批判。

1978年5月,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这年的9月,禁锢十余年的《天仙配》、《女驸马》再度公演,回想沧桑往事,许多观众泪流满面。

1981年10月,省黄梅戏剧团应邀第一次出访香港。黄新德、马兰、吴琼、吴亚玲、杨俊、陈小芳等年轻后生以扎实的功底和靓丽的形象,赢得了极大赞美。省黄梅戏剧团随后打造了《龙女》、《孟姜女》、《风尘女画家》等剧目。加之拍摄后就封禁的《牛郎织女》在全国播放,黄梅热潮再次在神州大地涌荡,许多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的黄梅戏剧团。1987年3月27日,省文化厅决定安徽黄梅戏剧团将更名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因为时代的变化,升格的剧院一直在探索戏曲改革新路。2001年开始担任院长的蒋建国介绍说,新的历史时期里,黄梅戏剧院频繁走出国门,足迹遍布德国、瑞士、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 黄梅戏的市场化国际化理念已逐步形成并不断实践。

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带着光荣与梦想,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又要开启新的征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