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 梨花几许
2011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寻寻觅觅 梨花几许
合肥梨花巷的记忆
周玉冰 文/图
梨花巷里唯一的一棵梨树
 

梨花,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轻盈、圣洁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院落溶溶月”,“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些诗句更是赋予了梨花的无限诗意。梨花巷,合肥老城区一条不算长的巷子,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寻常小巷寻梨花

我最早穿行梨花巷是在2003年,春雨潇潇,从长江路去商之都。巷子不长,也就500来米,不见青砖黑瓦的深深庭院,更看不到凝聚历史的标志建筑,但当我看到“梨花巷”几个字,心头怦然一动:前面也许有梨花!

可是,走出梨花巷,上了红星路,也没有见到“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景象,心中不免失落,为什么叫梨花巷呢?当时心头疑问,没去深究。

再后来经过梨花巷,刻意去观察它。巷子两边是一排排的居民楼,沿街是酒店、商铺,小贩的水果摊不约而同地一直延伸到街尾,叫卖声不断,穿梭的人流不息。但是,巷子没有精致感,也难感受到较远的岁月痕迹。

但我相信,一个地名的背后自有它的故事与传说。历史上的梨花巷,一定有过那么一段时间,雪白梨花压满枝头,行人行走其间,梨花飘落,两三点溅落在身上,散着淡淡梨花香。

记忆中的梨花飘落梨花香

天空细雨纷飞。我脑中想象着雨中梨花的情形。在商之都门口,询问几个人对梨花巷的最深印象。有人说是几家酸菜鱼馆,有人说是巷口已经拆迁的叫风波庄的酒馆,还有人说是小烧饼、韭菜饼。

他们说的是今天的梨花巷。那么,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梨花巷又是什么模样?

梨花巷的过往我还是从老人们的口中得知的。他们的叙说是零碎的,零碎的叙说叠加起来,就是梨花巷的完整记忆。

梨花巷过去是大户人家的后花园,时代变迁,后花园变成了种满梨树的居民区,当时都是平房,住的也多是拉三轮车、板车的出苦力的人。于是,梨花巷有过这样的情形:每年春天,巷子两边花坛的梨树开花,整个巷子点点洁白,铺满巷子上空,许多人前来看梨花。

“不仅仅是看梨花。”何秀英老人坐在门口剥青豆,满口合肥话,与她交流得有人翻译,老人记忆里还有一个煤球厂,附近的居民都要到这里来买煤球。在她的印象中,小巷与周边居民的生活联系紧密。

范行结在梨花巷生活了近70年,记不清满巷梨花,但记得几个坛子里几棵梨花盛开的情景,小孩子常在树下打闹,秋天,用竹竿敲着小小的梨子。还有一棵桑葚树,酸酸的桑葚很让人回味。

解放后,政府给梨花巷补栽了梨花。到了1988年,旧城改造,巷子里的旧房子被拆了,盖上了居民楼,梨树也砍的砍,移的移,没有了。有一个花坛里有三株,没两年功夫,也死了。现在,梨花巷只有一株梨花,碗口粗,在一家酒店门口,一根枝杈被砍了,另一根枝杈孤独地伸向天空,诉说着小巷的沧桑。

就这样,“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情景只能留在巷子里一些老人的记忆里。

“再过几年,你看不到梨花巷了,要拆迁了。”几位居民说道。或许,若干年后,今天的梨花巷小吃也是一种的回忆。

文化名流与梨花巷

因为安徽省文联宿舍紧依梨花巷。陈登科、鲁彦周、公刘、苏中、刘先平这些享誉全国的文化名流都曾住在梨花巷。因而,我想,梨花巷是不是烙上了文化印记。

我特意查看公刘先生的作品,看到了他写给合肥的诗,不过没看到写梨花巷。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梨花巷是不是引发过他的诗情,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梨花巷里,一定留有他的足迹。

鲁彦周是非常喜爱梨花的。他生前最后一部鸿篇巨著就叫《梨花似雪》。在他家的客厅里,悬挂着康诗纬为他拍摄的巨照,梨花丛中的他目视前方,神态亲切、平和。他为什么喜爱梨花,梨花巷里可留下他与好友王蒙、张贤亮、陆文夫等人品尝小吃的身影?我为此征询他的夫人张嘉,张嘉阿姨外出了,便询问他家老大鲁书妮。书妮大姐告诉说,鲁老喜爱梨花可能与他巢湖老家有梨花有关。但他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生活在梨花巷旁,一直到1983年才搬走。他喜爱梨花的洁白。

鲁书妮记得小时候,文联宿舍对面是中苏友好馆,安徽第二届文代会有800多代表还在里面开过会。后来,友好馆改为安徽电影制片厂,有个后门直接进入梨花巷,巷子里有个粮站,她经常拿着粮票去兑粮食。那时,小巷的餐馆不多,给她印象深的是巷子里的瓜子和甜食,“有个叫‘甜心园’的卖的甜食,味道真不错!” 鲁书妮很留恋地说。

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苏中是我2003年加入省作协时的介绍人。他1959年来到安徽,一直生活在梨花巷旁。说起与梨花巷的关系,除了过去常在那里买东西外,就是小孩在梨花巷小学读书(现红星路小学),因而,那几年,他几乎每天都要去梨花巷。

我觉得,这些文化人中,与梨花巷最近的是刘先平。他在书房写作,只要一抬头,就是梨花巷出口。也许,他在构思他的大自然文学中,抽上一支烟,透过升腾的烟雾,看到的就是进出巷子的人们。遗憾的是,往昔的梨花没让他留下记忆,今天的小吃也没吸引住他。因为,吸引他的是那些大漠高原的动植物。

合肥这座城,值得回味的路名真不多。很向往有那么一天,年轻的情侣经过梨花巷,瓣瓣梨花落在女孩的脸腮上。也许,住在梨花巷旁的文人会写出“有着梨花一般颜色,梨花一般芬芳”的姑娘的诗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