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上,贴过无数的标签:先锋小说界的风云人物,时尚媒体专业人士,甚至是在奢侈品爱马仕的T台上,他的走秀,让人们对作家这个严肃的身份从此改观。他,就是昨日在合肥大剧院开讲的著名作家孙甘露。“你们是因为阅读来这里,而不是看我”。
人物简介
孙甘露,1959年7月10日出生于上海。祖籍山东荣城。1977年进入当地邮政局工作,1986年发表成名作《访问梦境》,随后的《我是少年酒坛子》和《信使之函》则使他成为一个典型的“先锋派”。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上海壹周》总策划。
乡村叙事更具道德优越性
“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每个人都有担忧、痛苦、希望和幻想,而文学最终是对人们心中这部分的回应。”孙甘露对文学有自己的理解。
对于文学当中的叙事,孙甘露把它分为城市叙事和乡村叙事。面对于现今文坛上乡村文学占了很大比例的现状,他认为中国的乡村叙事相对应城市叙事,具有某种道德上的优越性。很多文学作品,在对城市的描写上,分析的都是现代都会中所产生的问题,态度都是质疑和批判的。因为城市的概念里包含着暴力犯罪、社会中的各种冲突等等问题。
他说,所谓城市叙事,仿佛是在说有一种可以涵盖所有城市的文学,或者说所有城市的文学都存在某种基本特征,其实这都是不存在的。相关文学作品,只和关注的对象和“城市”这一概念之间有所联系。
中文是成长的语言
相对于唐诗宋词的文言文,孙甘露更赞同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语言还在成长期中,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语言体系的说法。
文学中的抒写语言同样如此。“从西方翻译的语言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甘露说道。实际我们当今汉语中间有大量的外来语,也有受到日本语言的影响,可到今天我们已经不觉得了,觉得这就是中文,这就是日常生活所用。比如更早的佛教语言,就是从印度传进来的。另外,网络语言的影响现在也越来越明显。
文学作品中对语言的使用很丰富,没有一部小说有着对于其语言所表达意义的明确解释。可中国的城市经验,就完全没有被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