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皖企“豪买” 银行理财产品
2011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海螺水泥斥资40亿元,皖新传媒连续5次抢购
上市皖企“豪买” 银行理财产品

实习生 刘娟 星级记者 宛月琴
 

当中小企业正在为“没钱可花”发愁时,不少上市公司却在为“怎么花钱”烦恼。近日,上市皖企皖新传媒发布公告,称过去12个月内,该公司已连续5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涉及营运资金累计达到3.7亿元。海螺水泥更为热衷,今年将豪掷40亿元用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上市皖企对银行理财为何如此“痴迷”?

两皖企巨资“抢购”理财产品

有钱了,怎么花?不少上市皖企把目光瞅准银行理财产品。

8月19日,皖新传媒公告显示,过去12个月内,公司已连续5次购买各类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总计耗资3.7亿元,俨然成了“银行理财产品专业户”。

而在此前不久,上市皖企海螺水泥公告称,董事会决议同意,公司将总金额为40亿元的经营资金用于理财。其中,与国元信托设立信托理财计划,信托资金25亿元;与四川信托设立信托理财计划,信托资金7.5亿元。此外,公司还购买了7.5亿元中国银行中银集富专享理财产品,并与建设银行安徽分行签署有关信托计划的合作协议。

上市企业“热恋”金融性投资

4年前,上市企业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还十分鲜见。

据权威数据统计,上市公司公告购买理财产品起始年份是2008年。涉及这一领域的公司在2008年只有4家,2009年有5家,2010年突然增加到18家,而以“理财产品”为关键词搜索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发现,今年以来共有58家公司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购买次数最多的士兰微,过去12个月内共购买11次。

对于上市企业如此热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一位创业板上市公司董秘这样解读,理论上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是不鼓励这种金融性投资行为,但现在资金放在银行,利息不能对抗通货膨胀,证券市场行情也不好,购买理财产品就相对比较安全。只要不碰高风险的领域,不挪用募集资金,监管部门一般不会干涉。

个人投资空间或遭“挤占”

东吴证券合肥营业部总经理张广宏博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上市公司将自有的短期资金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这无可厚非。但也应该看到,首先银行理财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浮动收益,并非战无不胜的投资法宝;其次,大额资金奔向银行理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市企业面临着没有更好投资项目的无奈窘境。

“不论上市公司出于哪种考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趋势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都是个不小的冲击”,昨日,华龙证券合肥营业部分析师方明辉表达出了这样的担忧,他认为,大额资金抢滩银行理财产品,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门槛被大幅提高,个人投资空间被“挤占”。

事实上,从下半年开始,不少投资者发现,要找到一款5万元起步且收益不错的理财产品已经很难。如光大银行8月份以来发行的一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百万元认购门槛的占比超过四成,近期发售了两款“T计划”短期产品,认购门槛均超过3000万元。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