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近现代新式学堂
三所学堂开启安徽中学教育
3上一篇 2011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902年
三所学堂开启安徽中学教育

朱玉婷 文
 

要追溯安徽百年中学的历程的起始点,我们就要把时间定格到1902年。这一年,庐州中学堂、桐城中学堂、斌农中学堂相继开办。这三所新式学堂,也开启了安徽近现代中学教育的大门。而这三所学堂,正是在全国风起云涌的变革浪潮中开办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近代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废科举,发展现代教育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殖民列强扩大文化侵略的同时,我国旧有的封建八股取士制度还顽固地保留着。具有维新思想的人们都主张对旧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当时,维新人士提出:必须效仿西方各国列强的先例,特别是我国的东邻日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而要兴教育,办学校,首先就要变科举。

在维新人士的努力推动下,在1898年6月,终于迎来了戊戌维新的高潮。从1898年开始,光绪帝在维新人士的推动下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新政的诏令,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其中直接有关教育的诏令就近二十条左右。

一时维新人士的愿望,成了国家的政策向全国推行。在戊戌维新的高潮中,在我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受到了有力的冲击,第一次明确宣布被废除。从1896年就开始筹备的京师大学堂,在1898年正式建成,各地中小学堂也纷纷成立,各省原有的旧式书院也纷纷改建成新式学堂。

求是学堂,安徽第一所新式学校

如果要详述1898年以后到辛亥革命胜利时止的安徽中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就不能不提到安徽的第一所新型学校——求是学堂。

求是学堂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筹办于安庆鹭鸳桥,第二年正式招生,其校址在今天的安庆茶厂。它是由当时安徽巡抚邓筱赤取名并亲上奏札,经清廷批准而开办的。

求是学堂设驻堂总办(即校长)一人。教习(即教师)分两种,西文教习要精通西洋语言文学,兼明数学及各种西学;华文教习亦须通晓数学,并谙熟汉语文字,品学兼优,善于讲解。

学生入学时,必须保证入学后遵守堂规。每逢朔、望日及孔子生辰,总办和教习便率领全体学生在孔丘牌位前三跪九叩,用封建礼仪束缚青年学生。另一方面,出于当时的形势需要,学校在暂定的四年教学中,又开设了“英文文法”、“翻译”、“英文数学”、“格物书”等课程。

这所学校在安徽属首创,学生各项费用又由学校负担,毕业后出路较优,办学者也对其寄予殷望,故一时成了安徽瞩目的学校。直到第四个年头,光绪二十七年,安徽大学堂成立(第二年改为“高等学堂”),求是学堂并入安徽大学堂。

求是学堂创办之时,省内均无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的正式名称及学制。求是学堂很难界定就是一所中学。

1902年,三所学堂首开先河

1901年,清政府谕令,整顿京师大学堂,各省城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设中学堂,各州县设小学堂。1902年,颁行的学堂章程又规定:“中学之设,使诸生于高小毕业后,而加深其程度,增添其科目,使肄力于普通学之高深者为高等专门的始基。”

根据这些谕令和章程,当年,安徽同时办起了庐州中学堂、桐城中学堂、(舒城)斌农中学堂。这三所中学应是安徽首开先河的中学。

自1902年,桐城派文学家吴汝纶在家乡首创桐城中学开始,至1907年全省共设中学学堂21所,小学学堂497所。各县设立的小学学堂,以潜山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最早,以颍上县最多。各级学堂除开设中国的经史之学外,还增加了西方自然科学和实业教育等内容。1912年,一律改称学校。

与此同时,各科专门学堂也应运而生。除省立师范外,又增设徽州紫阳师范学堂、凤阳师范学堂。此外还设立了寿州初等工业学堂,太和及阜阳蚕桑学堂。

几年之内,安徽还先后开办了安徽高等学堂、省立师范学堂等高等学校,在全国颇为突出。1906年,安徽高等学堂还聘请著名学者严复任学堂监督(校长)。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