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上饶市美丽的丰溪河上,矗立着10座桥墩,这些桥墩已经静静地矗立了62年,而且承载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最近这里将被改造成一座步行桥,随着工程的开工,一段尘封了60余年的历史,被人们又重新翻开,为了缅怀为上饶桥梁建设而牺牲的烈士李广云,上饶市民不远千里来安徽寻找烈属…… “61年了,我就想给父亲坟上添捧土。”日前,在合肥邮政小区的宿舍,面对千里之外的来客,烈属李宝玉老泪纵横。
10个桥墩承载的记忆
1949年5月3日,上饶解放。当时的饶城没有一座公路桥,为了方便从上饶运输战备物资入闽,畅通赣闽交通,华东军区命令部队限期在丰溪河和信江河上,分别修建前进桥和信江桥。
1949年9月,前进桥开始施工,1950年底,在军民共同努力下,前进桥建成通车,全长182.13米。据介绍,前进桥的设计者是前苏联专家。前进桥建成之后主要用于军事运输,最初有军队进行巡逻。后因国内外形势的迅速转变,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进桥交由原上饶市公路总段养护。
1984年,因经济的发展,前进桥原先的设计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前进桥下游200米左右处,新建了“前进大桥”。考虑到安全因素,前进桥上的铁架也随之被拆除。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的前进桥,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时至今日,前进桥在市民眼中只剩下了10个桥墩和一个桥台。
修桥烈士长眠桥畔61载
半个多世纪以来,前进桥的10个桥墩仍然矗立在丰溪河中。在河畔的金高椅山上,长眠着当年为修桥而牺牲的两位烈士。
这两位烈士,一位叫李徵(江苏省淮安县人),另一位就是我省寿县下塘集鱼塘村人(今长丰县)、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第三团第二营营长的李广云。建桥期间,李广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天天泡在河水里,与战士们奋战在一起,从来没有怨言。1950年8月,李广云积劳成疾,连续几天高烧不退,一病不起,去世时年仅36岁。
李广云去世后,部队官兵和地方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含着热泪把他安葬在丰溪河畔的金高椅山上。李广云牺牲后,留下33岁的妻子陶有芳及13岁的儿子李宝玉。因为种种原因,61年来,李广云的遗孀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牺牲。
文史馆员千里寻烈属
不久前,得知上饶市准备将废弃多年的前进桥,改建成饶城第2座步行桥的消息后,上饶市政协文史馆汪增讨先生,随即将自己平时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决定帮助李广云烈士寻找亲人。于是,汪增讨通过邮件向安徽省政协和民政部门求助,请求对方帮助寻找李广云烈士的遗孀和后人。
汪增讨的想法,得到了合肥市政协的高度重视,立即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帮忙寻找。经过一番努力,确定了家住合肥市瑶海区邮政部门职工宿舍的陶有芳,就是李广云烈士的遗孀,她已94岁高龄了。江西信州区公路分局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派出以办公室主任王剑为主的慰问小组,和汪增讨先生一起前往合肥。
瞒父亲牺牲61年消息
联系到李广云烈士家属后,日前,在合肥市政协秘书长、瑶海区领导的陪同下,王剑一行来到李广云烈士家里。烈士的家境很贫苦,屋内光线很暗,布置简陋,家里连电话都没有。为了表达对烈士遗孀的慰问,王剑一行向老人送上了慰问金。
今年74岁的李宝玉,是李广云烈士唯一的儿子,因妻子及其儿子皆有轻微的智障,生活困苦。更让人感动的是,为了减轻母亲的悲痛,李宝玉还没有把父亲牺牲的消息告诉母亲。
李宝玉告诉记者,他从小很难见到父亲。7岁时,在老家见过父亲一面后,从此再也没有看过父亲,没有想到67年前的一别竟然成了永别。李宝玉流着眼泪反复念叨:“一定要找个机会,到上饶看看父亲,为父亲大人敬香,尽儿子的孝道!”
得知李广云烈士在江西上饶为建桥付出生命的事迹后,瑶海区政府马上将陶有芳老人列入合肥市烈士家属,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在告别李宝玉和陶有芳老人时,李宝玉老人再一次潸然泪下,他说,“我真的想马上到上饶去,给父亲的坟上添一捧土。”
61年的思念和守望,61年后才知道父亲的忠魂留在江西上饶,谁能帮助生活窘迫的老人完成这一心愿?父亲牺牲的消息是继续隐瞒下去,还是给94高龄的老母亲一个等待了一生的真实答案?你有什么意见,欢迎拨打记者热线:189196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