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包邮哦”、“亲,快去抢购哦”……武汉高校和中学今年在给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同在微博上赶潮流把学生称为“亲”。昨日,这一“卖萌”行为在网友中引发热议。(8月16日《长江日报》)
“淘宝体”是源自淘宝网站买家与卖家相互交流的语体,如今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淘宝体的走红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以人为本的社会,人们对文明礼仪的追求,以一种较温馨的语言,会给人一种亲切感。相对于“私奔体” 、“咆哮体”、“凡客体”等等而言,“淘宝体”有着一定生命力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糖果效应”和“甜蜜度”,易于被人接受。
但是,“淘宝体”终究不过是商家的一种生意经和“嘴上功夫”。如今,却大有“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淘宝体”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到外交部微博使用“淘宝体”,小到警方宣传语用“淘宝体”。如此发展下去,法院判案、军队训练、老师上课都用“淘宝体”,到处“亲”声一片,岂不是乱套?
“淘宝体”用对了地方是金玉良言,用错了地方便是语言垃圾,不仅使严肃的地方变得不严肃,反而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对牛弹琴、戏说恶搞的感觉……如此“亲”来“亲”去的言语轻浮,除了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外,只会使严谨变得庸俗不堪,以人为本的社会相互尊重、文明礼貌用语是必要的,但必须发自内心,多说“普通话”,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滥用“淘宝体”实际也是一种时髦病和跟风症。 左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