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来过合肥的、研究历史的人,都应对它充满敬意。因为在这块土地上,出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尤其是李合肥(李鸿章)和段合肥(段祺瑞)。”昨天下午,张鸣在合肥大剧院讲坛上的开场白,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自称“今年很不幸、一不留神”出了本《辛亥:摇晃的中国》的张鸣,在短短的时间内,对辛亥革命发生的偶然性作了很好的诠释。
人物名片
张鸣,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在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主要作品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辛亥:摇晃的中国》。
辛亥革命的五个拐点
“如果光绪没有死,中国现在会是个什么样?”从一开始,张鸣就抛出了一个疑问。在他看来,革命党的机会,起点就是1908年。这年的11月14日下午,38岁的光绪皇帝暴死。现在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光绪皇帝遗体的头发里,有过量的砷,说明他是被砒霜毒杀的。张鸣确信,最大的嫌疑犯就是西太后。之后,和他为权争斗的慈禧也没能逃过拉了两个月的痢疾,在匆忙指定了帝国的接班人后,撒手西去。
这是第一个拐点,紧接着的第二个拐点是1910年4月,以汪精卫为首的革命党人进京谋刺摄政王载沣未成功。而1911年10月9日则是第三个拐点,那天革命党人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的据点试制炸弹,不慎爆炸,据点暴露,湖广总督瑞澂杀了三个示威,结果当晚新军里人心惶惶,酿成事变。
革命的第四个拐点,出现在1911年11月7日凌晨。在此之前,北洋第六镇统制(师长)吴禄贞准备推翻清王朝。可吴禄贞的卫队长马惠田带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去请赏。1912年1月16日是最后一个拐点。北方革命党人并不买孙中山临时政府的账,依然策划刺杀袁世凯未成。
张鸣说,正是这些一连串的偶然因素,不仅让革命得以发生,而且走上了一条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轨道。如果有一个事件有一丁点出现偶然因素,中国都很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因此,历史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只能说,它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对革命最好的纪念是反思
张鸣认为,辛亥革命没有普通民众参与,因为革命党人不许农民参与,而农民觉得当时的生活还过得下去而不想革命,所以它只是一个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上层革命,革命过后,除了男人剪掉辫子外,什么都没改变。
说到这儿,张鸣话锋一转:“今年是纪念辛亥百年,我们在意的不应该是纪念的形式,而是反思。”因为100年前,外国人眼中的我们在转型,可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自称还是处于转型期。他认为,转型期的出现,是因为老百姓们的生活有不安定感。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它尽可能快一点,转过来我们就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