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由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以下简称“‘小贷’行业”),我省小额贷款公司近年来出现爆发式增长趋势。8月4日,由省政府金融办公室组织召开的“2011年安徽省小贷公司监管暨培训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将我省小贷款行业的规范发展推入了全新的轨道。
“小贷”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千千万万小企业的“心病”,再加上今年以来国家一再收紧银根,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民营融资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形下,作为新型金融行业的“小额贷款”应运而生,迅速成长起来。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省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上,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截至6月末,我省小贷公司机构总数达284家,居全国第4位,半年新增67家,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小贷公司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89万笔,累计贷款金额256.26亿元,实收资本160.82亿元,高出2010年末1.44倍,税后利润达6.47亿元。在支持“小、个、农”建设发展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自身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草根金融面临“成长的烦恼”
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用“货币政策偏紧,银根紧缩,经济结构失衡,物价持续走高”来形容。中国小额信贷市场机构多元化的基本格局下,客户资产规模、收入水平,放款者对贷款产品风险保障的要求等都十分复杂。虽然目前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具备,仍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
记者从省政府金融办公室了解到,我省小贷公司在运行中主要存在七大问题。包括重大事项变更未经审批、资本金管理存在漏洞、违规融资、费用收付不规范、法人治理和内控制度等。省政府金融办副巡视员戴利强告诉记者,相比之下,小贷公司不具备银行的条件,也不可能走复杂的程序,“因此机会增多了,但风险也会相应加大。”
合肥市经开区国元小贷公司陈富金向记者表示,2011年,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力军。现在连一向稳坐借贷交椅的“老大”银行都面临贷款额度紧缺问题,小贷公司的压力更大。“即使从银行融来资金,价格也不低,小贷公司的成本负担很高。”在冷静面对不均衡的市场后,仍然要更多地关注业务经营风险的控制。
抵御“过高利率”和“过大规模”
今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倾向政策调整变化,缓解“小、个、农”等薄弱群体融资难问题,省政府金融办及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坚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发展,全省小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的增加,监管的压力越来越大。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周建春表示,省政府以加强监管、规范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多项措施。7月初,对合肥的21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利率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时刻掌握我省小贷公司利率规范情况,抵御住“过高利率”与“过大规模”两重诱惑。
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副主任钱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冷静面对不均衡的市场后,应当更多地关注业务经营风险的控制。”他告诉记者,省政府金融办公室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小额公司监管的工作安排,提高申报标准,规范小公司设立条件,完善小公司各项制度,强化监督。引导小额贷款机构往良性方向发展,确保我省小贷公司规范运营,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