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债危机,“伤在美国痛在中国”。因为往往欠债的是“大爷”:中国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1.16万亿的美国债,就明朗朗地摆在那里,不知道啥时候能被还上。更重要的是,美债危机造成汇率变动、出口受损,甚至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增加。而深层面的话题是,世界经济真的会“二次探底”吗?中国经济又将如何应对?
出口受损将“首当其冲”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债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贸出口方面。我国的外贸增长势头很可能会受到遏制,而且会明显下降。
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举例称,中国的出口在今年一季度还不错,但5月份增速下降到19%,6月份已经降到17%,其中对美、对欧出口,都低于10%。“这样一个变化趋势已经很说明问题。欧美消费率上不去,其新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必然对中国出口形成很大压缩。”
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汪宗俊则表示,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今年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因为它们既要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出现的阵痛,又遭遇银根收紧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再加上国外如此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可能会“备受煎熬”。
输入性通胀伺机“袭来”
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美债危机将直接导致美元继续贬值,进而推动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进口大量原材料的我国来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美债危机将给资本的流动性带来压力;同时由于美元贬值,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面临上涨压力。“虽然现在的市场因为恐慌,大宗商品跌得十分厉害,此后大宗商品价格会上升,届时将对通胀产生压力。”连平说。
货币市场的变化也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可能直面热钱压境的风险。“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称。
“二次探底”隐忧不能排除
对于世界经济来说,2008年无疑是一场噩梦。已如“惊弓之鸟”的人们忍不住担忧,此次债务危机会不会导致经济的“二次探底”?
美国著名财经网站MarketWatch昨刊发评论文章认为,美国主权遭降级,市场信心会再次被削弱,利率很可能会被上调,增长可能会减速。如果这些事情同时发生,那对经济来说,势必是一种重创,导致“二次探底”出现。上海知名财经学者朱大鸣甚至开门见山地指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已拉开序幕。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目前还没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经济探底,指的是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衰退,而目前并没有看到经济衰退的迹象。就如标普所言,这次对美国长期主权评级的下调,本就是对美国长期债务预期的下调,并不是认为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变化。但这种隐忧并不能完全排除。
中国经济亟须加快转型
面对这场债务危机,中国经济或许也需要思考些什么?转变些什么?
“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仍持续过去的发展模式,靠投资拉动增长,并随之带来大量的产出,在国内消费难以消化如此大的产出的情况下,客观上形成了对出口的高依赖。”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徐振宇认为,债务危机再一次警示中国应当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改变对出口过分依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也建议,欧美的债务动荡将促使中国经济加速扩大内需,完善社会保障等体系,放松管制以激发市场活力,战略性地从存量和增量角度优化运用外汇储备,推动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