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政府全文公布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0—2015年)》。规划中提到,几年后的皖江将出现“三极鼎立”格局;将出现4个特大城市;省会合肥在全国都将具有影响力、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成为重要中心,同时还将做好承办亚运会部分项目的准备……
A.
城市定位
合肥要在全国“叫得响”
城镇规划,自然首先要给城镇进行定位。我省对于省会合肥的定位如何呢?规划中提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合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建设。
芜湖成为安徽“二把手”
规划将芜湖定位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省域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
此外,我省将积极推动安庆成为皖西南区域中心城市;宣城、滁州、巢湖、六安等城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力和带动力,尽快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大中城市。
未来皖江“三极鼎立”
除了大家熟知的“一带、两核、两翼”外,到2015年,皖江还将出现“三极鼎立”的局面。啥是“三极”呢,这就是合肥“带动极”、芜马巢“集聚极”、安池铜“增长极”,共同构成皖江示范区的三大发展极。
规划中给“三极”的任务分别是:合肥应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功能,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示范区产业加快发展;芜马同城化跨江联动发展,形成芜马巢“集聚极”和城镇密集区;加强与南京都市圈的联动,建设联系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的快速通道;安庆建设成为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远景促进形成安池铜组合体,形成安池铜增长极。
B.
城市规模
皖江将现4特大城
定位明确了,那么未来的皖江城镇将会是什么样的规模?规划提到,2015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常住总人口控制规模为3300万以内。2015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实际居住人口达到1800多万人,占区域总人口的55%。至2015年形成4个特大城市(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5个大城市、12个中等城市,2个产业新城、27个小城市,100个重点镇、200个左右建制镇的示范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见右表)
农村人口进城将提速
城镇化发展,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保障。规划提出,必须引导人口集聚,让优质人才、高素质劳动力向集中区集聚,区域间流动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向城镇集聚。
在人口有序流动方面,制定保障机制,加快人才引进,吸引省外优质劳动力的流入;引导皖北富余劳动力,皖西生态移民向示范区流动;鼓励示范区内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速度。
C.
省会合肥
合肥要在长三角成为中心城
规划中多次提到的合肥城镇密集区,包括合肥市中心城区及东部、西部、北部、西南4个新城和合肥市集中示范园区。合肥市的职能定位则为:安徽省省会,全省的商贸、科教、金融、文化、信息中心;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合肥未来发展方向:南!西!
规划中一个对城市发展举足轻重的内容就是,促进区域主要城市空间拓展,重点推进各市集中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城市空间拓展。换而言之,就是定位了一个城市空间拓展的方向。其中,合肥市就是将继续推进“141”空间战略布局,重点打造滨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规划期内主要向南、向西发展,适当向北、向东发展。
合肥或可承办亚运会部分项目
在文体卫方面,规划明确合肥市布局现代化的省级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大剧院、音乐厅、报业大楼、广播电视中心,其他中心城市建设初步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剧场、文化馆。合肥市建设体育中心,远期可承办全国大型运动会及亚运会部分项目。合肥市具有省、市、区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站、中心血站、急救中心及救护网点等,医疗设备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