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 蒙着面纱的瓷界“维纳斯”
2011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哥窑 蒙着面纱的瓷界“维纳斯”

实习生 马明新 记者 张亚琴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宋代瓷器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占有着重要地位。著名的五大名瓷“官、哥、汝、定、钧”均诞生于这个时期,其中的哥窑更是因其特殊的形制、独特的观赏价值、诸多的未解之谜,历来受到宫廷、达官贵人、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的重视和关注。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朱宇说,哥窑烧制的这种开片的瓷器是烧制过程中的一种不完善,但正是因为这种不完善反而促进它的美观与独特性。

什么是哥窑?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有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

60年代时,浙江省文物考古单位曾对龙泉大窑等几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不少黑胎片纹青瓷,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瓷。但与另一部分传世的哥窑器物相对照,这两种哥窑的造型、胎色、釉面和纹片均有不同之处。为此,文物界将这些原藏于宫廷、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流散于民间和国外的这类哥窑器称之为“传世哥窑”。

哥窑作品主要是陈设瓷,多仿古铜器形制。哥窑胎子非常坚密,呈深紫灰色,灰色或土黄色曰釉色较多,有粉青、灰青、米黄等。施釉较薄,温润似玉,器表有一层不是很亮的酥油光,并有较大的黑色及较小的黄色开片,俗称金丝铁线。轻轻敲击哥窑的瓷胎,没有一般瓷胎的金石声,而是近于破碎的“噗噗”声。

哥窑瓷器为何珍贵?

哥窑的神秘在于它的“金丝铁线”。“金丝”是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铁线”是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金丝铁线在古代还叫“文武片”,指的是开片的大小。在烧造中,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瓷器出窑以后,釉就会开裂。如果你们看过出窑,就会觉得非常神奇。瓷器刚一出窑,釉面炸裂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

哥窑瓷器能够呈现“金丝铁线”,原因就是它的釉面要炸裂两年。当瓷器出窑冷却以后,过去直接放到炭黑水里,现在直接搁进墨汁里,拿出来以后,瓷器就形成大块的黑开片,非常清晰。那些细小的开片,由于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搁在那里时间长了,气体进去以后,会氧化成黄色。可以说,“金丝铁线”是时间造成的。

“金丝铁线”的说法始于清代。相传为南宋时章氏兄弟所创,分别为“哥窑”及“弟窑”。 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因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

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哥哥的烧造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而哥哥全无察觉。烧好后开窑一看,瓷器釉全裂开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子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后来,哥哥把浓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炭黑水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金丝铁线”在这不经意中形成了。哥窑表面的纹片本来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缺陷,但这种缺陷被文人赋予了美感,成了典型的缺陷美,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被推向至高无上的地位。 朱玉婷整理

如何鉴定哥窑?

哥窑瓷器的名贵吸引了无数仿造者,从明代开始就有大量的仿品,到清代,仿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顶峰。

据说到目前为止,传世哥窑瓷器的三个特征还不能仿制。一是瓷器釉面不光亮,有一层酥光,看上去好像器物釉面出汗。二是瓷器上的“金丝”和“铁线”各自形成一个网,两网又重叠又互不相干。三是器物底足有铁锈红颜色,还有近千年岁月氧化的自然包浆。

窑址是个悬案

哥窑的窑址问题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至今仍无法确认。新中国成立以后,故宫等单位多次就此进行了考古挖掘,但一直未找到。目前在学术界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在杭州的官窑址附近,因为在当时,杭州既烧官窑又烧民窑,所使用的工具和底料差不多;第二种,在浙江龙泉有些类似于哥窑这样的产品,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龙泉窑址进行了考察,没有找到与哥窑一样的产品;第三种说法认为哥窑也可能出在江西的景德镇,因为江西在明代陆陆续续地仿制哥窑,通过对窑址的遗存分析,包括经过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发现产品比较接近,但是还不是哥窑,窑址俨然还是没有找到。

“如果窑址能够找到,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还是能够发现很多东西,即使碎了也不要紧。”朱宇满怀期望地向记者诉说着。

南宋是发展的最好时期

靖康之难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侥幸躲过这场劫难而成为皇室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举下登基,恢复宋国号,建立了南宋。

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有着短暂的稳定,经济有所发展,统治阶级提倡文化,这样,民间的能人巧匠得以出现。

这样,在春秋战国、隋唐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宋朝瓷器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诸多精品。南宋南迁之后带去了一部分的工匠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但在南宋以后,技术趋于衰落。封建王朝更迭频繁,大环境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不同时代,工匠的生活理念不同,对于自然界及其材料的认知不同,另外不同地方土质的不同等等,在历经社会变迁与发展之后,许多技术能够传承下来,而另一些则失传了。

带有官窑的性质

哥窑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不完善,然而,后来人们慢慢发现,正是这样一种不完善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观赏价值,而一般的窑是烧制不出来的,并且它从胎质、釉水、体型等方面来说都很完美。

朱宇认为,“官、哥、汝、定、钧”这五大名窑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在于其各有长处、各有千秋,是其他的样式取代不了的。同样,作为五窑之一的哥窑正是因其鹤立鸡群的特质,才有着与其他瓷器相抗衡的资本。

官窑是为皇家生产,提供给官家观赏和日用的瓷器,在当时是质量最为上乘的瓷器,它是万中选一,代表了当时最好的水平。而民窑也有精品和一般之分,一般的主要为老百姓服务。

在明代和清代的某段历史时期内,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养不起那些工匠,但统治阶级为了贪图享受会从一部分烧制得较好的民窑当中择优选用以此来代替官窑。在五大名窑中,哥窑从记载来看,也是为皇家服务的,它是属于“官窑”,是宋代官办瓷窑之一。

“传世哥窑”与“龙泉哥窑”

传世哥窑现在大都在故宫、台北以及国外的一些顶级的博物馆里,全世界大概也就两百来件的样子,这些物品在民间没有,在古代一般留在宫廷供统治阶级享用并代代相传下来,历代统治阶级上台,对这样一些贵重文物是不会破坏的,因为他们要继续享用,但现在能够保存下来的就很少了。

关于龙泉哥窑,朱宇认为,龙泉地方产的不能说是哥窑,虽然浙江力挺龙泉这块出哥窑,但是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的考古,一直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些资料证实哥窑产自龙泉,“如果哥窑出自龙泉,那么陶瓷这段历史就要改写了,虽然在明宣德年间有这样的一些说法,但是现在谁都不能定论。”

此外,龙泉窑的发掘与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传世哥窑”不是在龙泉地区烧造的,因为它在质地、风格以及烧造方法等方面均与龙泉哥窑迥然不同。

损坏事故是个低级错误

今年7月4日,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损坏事故。

对于此次的损毁事件,朱宇认为,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

他说在自己20余年的收藏生涯中,也几乎未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民间尚且如此重视,作为国家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能把它简单归结为操作失误,检测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检测制度,也并不是所有这些列入国宝、一级品的物品都需要检测。“这就是不负责任,拿国家千百年保存下来的国家级宝贵财富开玩笑!”

链接

故宫藏了哪些瓷器?

中国的古瓷器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国内外其他一些博物馆及私人也有零星收藏,其中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即收藏约三十二万件。

故宫博物院的陶瓷器藏品中精品有:邢窑白釉皮囊式壶、邢窑白釉罐、白釉瓶、越窑青釉八棱瓶、越窑青邛窑青釉褐彩四系罐釉直颈瓶、越窑海棠式杯、青釉执壶、越窑青釉花瓣口碗、珍珠地鹦鹉纹枕,五代的越窑青釉刻莲花纹盒、越窑青釉执壶,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等。

而宋代的五大名窑珍品也不少,如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定窑白釉盏托、定窑白釉刻花梅瓶、孩儿枕、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定窑印花螭龙纹盘;哥窑弦纹瓶、哥窑鱼耳炉、哥窑八方碗、哥窑葵花洗、哥窑胆式瓶、哥窑海棠式花盆;官窑圆洗、官窑弦纹瓶、官窑大瓶;钧窑玫瑰紫釉花盆、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钧窑月白釉瓶、钧窑月白釉单柄洗、钧窑鼓钉三足洗、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龙泉窑三足炉;汝窑三足洗、汝窑三足樽等。

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古代陶瓷,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特别是所藏宋代五大名窑及明、清官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上均堪称首屈一指。

故宫损坏的是哥窑还是官窑?

近日有媒体称,南京专家给故宫“挑刺”,称故宫博物院损坏的是官窑盘而不是哥窑盘。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玉堂佳器展厅内,说明也是南宋官窑盘。都是同一座古墓内出土的“亲兄弟”,为何故宫博物院叫它“哥窑葵瓣口折腰盘”,而南京市博物馆却标注“官窑盘”?

提到官窑,大家就会联想到明清时景德镇的那些御用窑口,那些窑都是专门为官府、宫廷烧制瓷器的。实际上,在宋朝时期,官窑是古代窑口的一个品种,和哥窑并列的一种。最早北宋的官窑在开封,至今为止只看到器物,还没有找到古窑址,因为古窑址在开封古城11米的地底下。

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表示,目前,故宫受损文物属于宋代还是元代,在业内还存有争议。汪兴祖墓出土的瓷盘究竟是官窑的还是哥窑的,这涉及到一个近千年的瓷器之谜。宋代有官、哥、定、汝、钧5大窑,但哥窑是一个谜,这也是科学家们试图解开的谜。

1970年一个学术会上,专家们看了朝天宫的这件盘子,一些上海的专家认为是官窑盘,不是哥窑盘;其中一位上海博物馆的权威专家也确定这是官窑盘,不是哥窑盘。从那时候起,朝天宫这些自汪兴祖墓出土的盘子,从哥窑盘变成了官窑盘。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自古南宋的窑口,就官哥不分,古代人都区分不了,现代人又如何区分。而且,这是一个学术界内部的争论,没有必要大众化,说不清的。”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