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绢云母的瓷石、龙窑的发明与运用、草木灰釉的发展,当这三个条件都出现时,瓷就离开了陶的怀抱,孕育而生。此时的时间,定格在中国东汉末年,地点则是浙江余姚地区。因余姚一带古代属越州,因此越州青瓷是中国最早的瓷器。宋代是“瓷的时代”。北宋出现了定、汝、官、哥、钧和景德镇六大名窑。在北宋晚期才建立官窑,而南宋是我国瓷器大量外销的时期,遍及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和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有十五个之多。宋瓷出口的品种主要有景德镇的青白瓷、龙泉窑的青瓷、磁州窑的黑瓷、越窑的划花器,以及广东和福建等地的青瓷和青白瓷长品等。
到了元代,北方瓷窑因战争等原因衰落了,但南方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制的结合更趋成熟。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元代瓷器出土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宋代。
海禁开放以后,明代民间海外贸易日趋发达,到明代中期,葡萄牙人入侵马六甲海峡,中国瓷器开始直接输出欧洲。据文献记载,在1608年,中国已经开始为欧洲定制瓷器。1634年,荷兰海盗在一次抢劫中便获得瓷杯107300个,瓷盆10451个。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瓷艺也开始外传。
我国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是清代。由于清廷对于瓷器的大量需要,御窑厂供不应求,还出现了“官搭民烧”的局面,也产生出大量制作精美的民窑堂铭款器。这种“官搭民烧”办法在明代后期已经部分地实行。清代康熙十九年以后,成为固定的制度。官窑器在民窑中搭烧,占用最好的窑位,烧损要赔。
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到了清代初期,中国瓷器风靡了欧洲各国,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1717至1740年间,普鲁士皇帝曾以六百名撒克逊龙骑兵换取一批中国瓷器,以“近卫花瓶”著称的18只青花大瓶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朱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