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之初,各地货币不统一,影响流通。在即将统一全国的时候,中共领导就着手统一货币的工作。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挂牌仪式在石家庄中华北街11号隆重举行。同日,人民币正式发行。
货币统一迫在眉睫
在人民币发行之前,各解放区都有自己的银行,并各自发行货币。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各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原先的割据状态被打破,各地区之间物资交流、贸易往来增多,这就要求各解放区统一财经政策。
1947年3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华北财经会议在河南省武安县(1949年划归河北省)冶陶镇召开。为了统一思想,中央派遣董必武前往指导会议。
董必武带着夫人和孩子从陕北一路东行。当他们走到山西五台县东山区大槐庄时,所带的干粮吃光了,警卫员跑到一个小店买烧饼,但店家不收陕甘宁边币,甚至连公家开的商店也只认晋察冀边币,最后警卫员只能空手而归。孩子饿急了,董必武的夫人只好用一块新布料换了两个烧饼。这件事使董必武深切体会到货币统一的必要性。
“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挂牌
经过一番考虑,到达武安的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已派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鼎丞)、邓(子恢)商议建立银行的具体办法。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请考虑示遵。名称希望早定,印钞时要用。”
当时,毛泽东率中央机关正在陕北转战。接电后,他和周恩来、任弼时仔细推敲后,回电说:“目前建立统一的银行是否过早一点儿?进行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后来,由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就叫人民币。
1947年冬天,在河北平山县夹峪村一座农家小院的门前,挂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牌子。其成员的工作是搜集各解放区货币发行政策、发行指数、物价指数和设计人民币票样等。
毛泽东拒绝在货币上印自己的像
根据董必武和南汉宸的指示,晋察冀边区财政印刷局开始设计人民币票样。大约在1947年11月,设计出来的票样送到夹峪村后,南汉宸立即呈报给董必武审定。
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是董必武题写的。他知道这几个字的分量,特地沐浴更衣,怀着无比庄重和虔诚的心情,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这6个字。
那时候,中共中央还在陕北。毛泽东得知票样上印有他的像后,致电董必武,不同意钞票上印他的像。理由是,钞票是政府发行的,他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要印也要等将来他当了政府主席后再说。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
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中华北街11号原华北银行旧址,举行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挂牌仪式。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当日即发行了10元、20元、50元3种面额的人民币,后来又增加了其他面额。除晋察冀边区之外,东北是最早参与人民币印制工作的解放区。
1950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统一关内关外币制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限期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
1959年,人民币在西藏流通。至此,人民币在中国内地统一流通。
链接
人民币的发行
人民币的发行
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还有大额面值的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二套人民币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2007年4月1日,各种面额的都停止了流通。
第三套人民币 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2000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
第四套人民币 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
第五套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发行,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面额,其中1角、5角为硬币,1元有纸币、硬币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