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有68家,只有一家通过安评并到地震局登记注册,这被地质学家斥为“不要命”。当地地震环保部门反对无效,招商局帮助无证水电站上马,让水电开发给舟曲地方财政带来一年2000万元左右的税收。(8月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一个小小的舟曲县竟有68家水电站,这势必严重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河道干涸,使得舟曲的生态系统达到了极端脆弱的地步,发生在去年的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了1471人死亡、294人失踪 、500多人受伤的严重恶果。正因如此,地质学家才义愤填膺地称舟曲的这种水电站开发“简直是不要命了,简直是太冒险了”。
央视的调查让我们窥见了舟曲百姓触目惊心的生活现实:靠近小水电站的村庄房屋开裂,村庄整体塌陷和被毁灭,村民们被迫迁移;种植的树木由于缺乏足够的土壤和水分而无法成活……很显然,舟曲这种“不要命”的水电冒险,在获得可观税收的同时,却也“要”了老百姓的“命”。
舟曲的这种“不要命”的水电冒险是一种典型的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科学发展观完全背道而驰。与其他那些靠“吃子孙饭、断子孙路”获得发展的地方一样,舟曲的“不要命”发展模式恰恰是源于“要命”的政绩观和发展冲动,即为了发展,什么都得作出让步。
经济当然需要发展,但不能“不要命”,因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生命价值。“命”都“不要”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