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寨县人武部“扶贫政委”赵克信,从参加第一次扶贫调研开始,就定下了“做红军传人,扎根老区扶贫”的决心,发誓要帮助贫困群众刨“穷根子”,脱“穷帽子”。十多年来,他先后与6个乡镇、16个村挂钩扶贫,使7个后进村改变了面貌,6个村党支部被上级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帮助5000余名群众甩掉了“贫帽子”。
穷山村有了致富“法宝”
金寨县江店镇三湾村曾是该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90%的村民住的是茅草房。2001年初,该村被金寨县确定为人武部扶贫联系点。赵克信主动请缨,第一个要求到该村驻点。经过一周的调查分析,并向县板栗办和省农大专家咨询市场以及技术之后,他提出了走种植板栗的致富路。
2003年底,全村栽板栗树1100多亩,嫁接800多亩。现在,三湾村因板栗致了富,成了全县名副其实的“板栗村”。
将军山村也曾是有名的贫困村。赵克信在此驻点期间,看到将军山村生产珠子,很多群众有竹编手艺,但由于分散经营,缺乏技术和信息。于是他四处奔走,最后通过省外贸企业找到出口日本的销路。目前竹编已成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
“抠”出10公里盘山公路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是脱贫致富的“拦路虎”。铁冲乡长河村被大山与外界阻隔,村里一直想打通这条山路。1999年冬,金寨县人武部组织全乡民兵到长河村进行会战,时任后勤科科长的赵克信带领60多个民兵成立突击队,担任队长。
抡起大锤,开山劈石,陡峭的悬崖上,赵克信带着两个民兵骨干把绳子一端拴在山顶的树上,另一端系在腰间,悬在峭壁上扛着风钻,打孔安放炸药。好几次,踩的石头松脱滑落,身上被划出道道伤口,可赵克信始终没有后退一步。
68天的鏖战,赵克信带领着民兵和村民,硬是“抠出”了一条1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
“养鸡大户”带富了全村
铁冲乡高畈村普通民兵王大安,在外地一家饲养场打工时学会了肉鸡养殖技术。2003年返乡过春节,与该乡武装部长聊天时,提到自己想回乡尝试养鸡,但又不知如何下手。时任金寨县人武部副部长的赵克信听说后很感兴趣,对王大安进行大力支持。经过几年经营发展,王大安的养鸡场年产值达80余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解决了7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一花引来百花开。赵克信还宣传带动其他养殖大户进行帮带。该村养蜂户现已达到25户,年创产值120万元,实现利润70万元。养牛大户7户,养牛410头,户均收入8万多元,高畈村的养殖业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