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将率广东省政府考察团来皖,规模空前。而去年10月,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率安徽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阵容庞大。两省的高层互访,为经济往来、企业合作搭建了沟通桥梁。
此前,或者此后,地处中国版图上的南部和中部的两个省份,有着什么样的合作机遇和合作现实?本报记者南下广州,跑遍江淮,上下求索。
交往
政府往来搭一座桥
改革开放后,开启了皖粤合作的新时代。我省提出了“近学江浙,远学闽粤”的重要举措,闽粤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表现出很强的发展力。
2003年11月下旬,广东组织18家大型企业负责人到安徽考察交流,将两省经贸交流带入一个蓬勃期。到了2004年3月,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省长王金山率安徽各市、厅局“一把手”到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地考察访问。
2010年10月,张宝顺书记、王三运省长率领安徽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双方签署了两省深化经济社会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约定进一步加强市场开发合作、进一步加强产业转移合作、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进一步加强劳务合作。
此次,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率党政代表团和经贸考察团来安徽,是作为对上次我省拜访的回访,也是开启新的交流的发端。
交会
芜湖米市和广交会
不要以为皖粤两省的合作是这几年才有的新鲜事,其实,我们的故事可以往更深远的年代回溯。
7月17日,在采访时,安徽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程必定教授告诉记者,皖粤两省合作很有渊源,明清时期就有徽商在广东发展商业,特别是在清末,徽商在粤的贸易更加频繁。像那个时代兴起的“芜湖米市”三分之二的大米都会卖到广州,或者通过广州中转卖到更远的地方去。与此同时,粤商作为我国十大商帮之一,与安徽的贸易主要是采购大米和特产,一直往来不断。
远有芜湖米市,近有广交会。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的话来说,安徽几乎所有外向型企业,起步都在广交会。安徽许多外贸人才都是在广州贸易中心的大楼边成长起来的。
交汇
粤企四处寻找市场
广州是一个市场,在那里,不来不去,活跃的广州商人则是一个自由移动,全国上下寻找商机的群体。
2007年,汪洋主政广东后,提出了“双转移”,即劳动力转移和产业转移。而等到2008年金融风暴袭来之时,广东的不少企业开始往内地寻找避风港,把经济的重心从出口往内销上重视起来。
金融风暴袭来之时,我们的蚌埠老乡王冬雷的企业德豪润达,在2009年10月宣布募资15亿,在芜湖投资建设LED项目。这个面包机大王寻找自己的机会,把主战场投注到了自己的家乡。
产业转移是一个时髦的词,不过,也有人误会了产业转移,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表示,“不要对产业转移产生错误认识,广东希望往外转的并不是污染企业。”
对于皖江示范区,汪一洋认为,可以承接4类企业,首先是家电企业,合肥、芜湖、滁州已经率先一步行动了。其次是高科技的企业,广东的容量有限。第三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最后就是现代服务业,比如广东的银行、旅行社、物流等企业。
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发现眼光,安庆天驮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郑纯雄向记者透露,广东籍在皖的700多个企业家当中,独有他选择了在景区开发上“做文章”。
交流
六种合作可以加强
长期在广东观察,安徽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朱丹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优势互补的角度来看,以下六个方面加强作。 一是思想观念上,广东是思想开放、改革创新的前沿地,安徽可以借鉴学习广东先进的管理经验、模式、方法和观念。
二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两地加强经贸往来,各取所需,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在农业方面,安徽是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广东的食品加工业也十分发达,双方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强合作。
四是加强旅游合作,如何把广东的都市旅游、跨境旅游和安徽的山水田园、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大有文章可做。
五是加强科教合作,安徽高校众多,人才济济,广东高校资源不比安徽丰富,但产学研结合程度比安徽要深入得多,所以安徽要特别考虑到如何运用高校人才资源,更有效地进行产学研互动。
六是加强皖粤两地的文化交流。安徽的徽商文化、佛教文化、书画文化颇具魅力,如何与广东的岭南文化融通,促进文化共同繁荣,是皖粤两地的共同课题。
交集
广东也是一块跳板
“一脚踩着长三角,一脚踩着珠三角,对于皖粤来说,双方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如何‘左右逢源’”。
7月8日,广州大学岭南堂。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用了这样一个成语来概括皖粤间经贸往来应该要达到的目标。
在他看来,广东经济发展外向度高,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很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战略的提出更加密切了广东与港澳及东南亚等地的联系,安徽可以通过广东贴近国际市场,而且国际市场的一些潮流、风尚也能通过广东先消化一遍,再传到安徽就较容易吸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土不服”的症状出现。
但是,内需并非广东的强项。林江同时分析,广东的目光也正转向内地,安徽无疑就是理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且也能起到明显的“跳板”作用。
“通过互相的这种跳板作用,就能打通一条皖粤间的双向通道”,林江教授这样表示。
所以说,广东不仅仅是广东,他的背后还是港澳、东南亚甚至更广阔的欧美世界市场,这里是一块跳板,是一个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