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盛夏时。关于高温补贴的话题,如同连日来的高温一般,熊熊燃烧。昨日中午,记者带着温度计,分头探访高温“地带”,采访了工地工人、停车管理员、公交车司机等。记者调查发现,高温补贴发放依旧不到位。
温度接近40℃却无高温津贴
时间:12时40分 地点:南一环路上一处建筑工地 温度:39.2℃ 采访对象:工人
为体验工人们作业时要忍受多少摄氏度的高温,昨天中午,记者探访了南一环路上的一处建筑工地,记者在工地大门口拿出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温度计显示,此时这里的温度为39.2℃。
但在此处工地,记者看到,在建的两幢大楼里均有工人在工作。一楼有推着小推车的工人,推车上装满了水泥,工人的脸庞已经涨成黑红色,脸上的汗水也在不停地往下流,而他擦汗用的白毛巾已经变成了灰色。
“没有高温补贴,没听过要发钱。”刚吃完午饭回来的小李仍然一脸疲惫。他手里还拿着一瓶纯净水,几乎已经喝光了:“喝水什么的都是自己花钱,从没发过高温补贴”。这里还有不少的女性工人,记者随机问了几位工人。当问到在这么热的天工作,公司是否发高温津贴时,工人们均表示,未收到任何高温津贴,也没听说过此事。
无论多热必须要穿统一服装
时间:13:47 地点:合肥市庐江路 温度:37℃ 采访对象:停车管理员
如果天气预报说有35℃,那马路旁的温度至少要高二三摄氏度。昨日午后的合肥庐江路上,几乎看不到什么行人,只有停车管理员仍然坚守在热浪滚滚的马路上。
贾女士告诉记者:“没办法,再热的天,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找阴凉点的地方避暑。”她还表示,单位可能会发高温补贴,但能发多少她也搞不清楚。
在其他路段,记者还采访了另外几个停车管理员,她们表示根本就没发过高温补贴,单位只是在6月份发过两盒人丹和一盒清凉油。而且无论多热必须要穿统一的绿色马甲,戴红色的帽子。
公交车内温度高达44℃
时间:14时10分 地点:无空调的30路公交车 温度:44℃ 采访对象:司机
那些没有空调的公交车,车内温度究竟有多高?记者在省博物馆登上了30路公交车。即使能打开的窗户全都已经打开,但吹进来的全都是热风。明晃晃的阳光从一侧的窗户照进来,薄薄的窗帘不起丝毫遮挡作用。
车行至稻香楼站时,又上来了一些人,车厢开始变得拥挤,人也感觉更加的燥热。记者看了看公交车前面的显示牌,上面清清楚楚地显示着“44℃”。这一看,感觉汗水流得更急了。
“衣服已经湿透了,紧紧地贴在身上。”司机刘大哥脸上大颗的汗珠往下滴,脸都热得红红的,开着窗户也阻止不了汗水“对大地的向往”。而关于高温补贴,该司机也表示,不曾知道,没有领过。
记者手记
给他们一片遮挡烈日的“阴凉”
对不同职业的人,高温有着不同的涵义。整天坐在空调房里的人,很难体会到滚滚热浪的威力,最辛苦的是露天作业的人员——交警、建筑工人、快递员、厨师……
现在,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需要保护职工权益,所以才有高温补贴、高温等级放假等各种政策的出台。这让广大职工得以宽慰,但在实际中,却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在执行和监管上存在难度。“我们也听说了高温天上班要有补贴,但是单位不发,你又有什么办法呢?”在昨日记者的调查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无奈。
相比政府部门出台的一个个通知、文件,我们更需要一个完善的高温预警机制,也不仅仅是规定高温补贴的细则,而是应该制订刚性的奖惩机制,做好各种事故的处置预案,切实保护高温下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尤其要关照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给他们一片遮挡烈日的“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