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
继7月21日成功突破4000米深度后,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即将再接再厉,向5000米深海发起冲击。在中国人有望再次创造人类探索海洋奇迹之际,记者专访了“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徐芑南认为,“蛟龙”号有能力向7000米冲击。
中国载人深潜:从无到有,后来居上
我国研制深海潜水器的历史不到30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后来居上,科研人员一步步创造中国深海潜水的奇迹。徐芑南说,这个历程,确实一言难尽。深海潜水器,大概可以分为带缆水下机器人(ROV)、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AUV)和载人潜水器(HOV)等几大类。我国的潜水器,也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自主研制早期的ROV,到1992年前后,我国ROV的深度、功能等都已比较先进。而1995年到1998年前后,我国研制成功AUV,这是我国潜水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早在上世纪90年代,许多科研人员就已经开始研制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
我国是第五个成功研制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国家。“蛟龙”号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是属于第一梯队的。“蛟龙”号成功突破4000米的深度后,5000米级海试因为气象恶劣被迫取消,是完全在计划内的。海上的天气、海况时时刻刻千变万化,“蛟龙”号的海试,必须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蛟龙”号:有能力向7000米冲击
据了解,“蛟龙”号在立项之初,就把目标深度定在世界级的7000米,也就是基本在全球海底畅行无阻。是什么样的自信和基础,定下如此高的目标?
徐芑南说,“对高科技装备的研制,其科技发展的基础决定了起步高度。“蛟龙”号在2002年立项,当时我们已经成功研制出6000米级的AUV,3500米和4000米级ROV的研制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了高技术水平的支持,我们没有必要走其他国家研发的老路,可以把起点定得更高。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潜水器的使用任务来说,深度越大,可以进行的科研范围就越宽。比如说,海底可燃冰一般分布深度为2000至3000米,热液硫化物一般分布深度为3000至4000米,而锰结核等重要矿产资源则要到5000米深度左右。我们一步到位,把潜水器的研制深度目标直接定在7000米,这样才能为今后进行更大范围的海洋科考提供技术平台支撑。总结起来,其实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有能力,有条件,就要上7000米!”
昨晚,中国载人深潜5000米海试指挥部决定,“蛟龙”号计划于北京时间7月26号凌晨1点30分进行第二次下潜试验,开始挑战5000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