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为发展科技“走后门”
历史一周
下一篇4 2011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技精英之王大珩
王大珩为发展科技“走后门”

王大珩(1915.2.26~2011.7.21)原籍江苏吴县,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是高科技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中国光学之父”。
 

96年的生命历程中,他智慧的双眼既能读懂精密仪器中的每一个数据,又总能在纷繁世界中看清中国科技发展的形势。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王大珩。7月21日,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科技事业,我们谨以此文追忆。

他的信念:搞出中国的光学玻璃

1948年,满怀科技强国的梦想,王大珩从国外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应用光学在我国几乎一片空白,但是如果没有光学,没有光学玻璃,就无法研制出高水平的精密测量设备,国家国防力量的增强也就无从谈起。

1951年,经钱三强推荐,中国科学院决定让王大珩负责筹建仪器馆的工作,新中国的光学事业从此开始起步。

1952年,仪器馆在长春建立。王大珩组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技术人员,建立起光学物理、光学玻璃和光学机械等三个实验室和两个实验工厂。

经过一番研究攻关后,王大珩还是想到了一个人——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应用光学专业的龚祖同。龚祖同1938年回国后,就一直为发展中国的光学事业,为研制光学玻璃而四处奔波。王大珩立刻任命龚祖同为光学玻璃实验室主任,并把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和他在英国研究出来的光学玻璃配方。

1958年,《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了长春光机所研制出一批开创新科技成果:第一台红外夜视光学设备、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第一台多臂投影仪、第一炉光学玻璃等等,俗称“八大件、一个汤”。

他“走后门”:给邓小平送信促成863计划

1986年初,时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部长的王大珩,在参加完一个对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的研讨会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发表的关于“星球大战”的著名演讲,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根据未来“星球大战”要求,要构筑起庞大的战略防御体系,这对尖端科技乃至整个经济发展水平都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苏联制定了“高科技发展纲要”,而法国也提出了“尤里卡计划”。

中国该怎么办?作为参加过“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科学家,王大珩深知,真正的高科技是永远不可能用钱买来的。

当天晚上,王大珩就开始动手写《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他决定把信交给邓小平,可是心情急切的他等不得正常渠道递交,他决定“走一次后门”。让自己的助手递交,因为助手是邓小平的女婿。

果然,建议书两天内就得到邓小平 “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

后来按照邓小平的批示,依据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的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了200多位专家、学者,经过全面论证和多次修改,终于制定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获得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批准。这就是把中国一下子推到世界高科技竞争起跑线上的863计划。

863计划实施至今,不仅直接和间接创造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也使我国的科技在诸多领域站到了世界前沿。          编者据《科技日报》文章改写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