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城市灵魂 做强特色产业
2011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印象河南——安徽媒体中原行”专题之二
铸造城市灵魂 做强特色产业

特派记者 何曙光 文/图
工作人员在给媒体介绍国际茶城
 

编者按:

眼观中原风景,心系皖江风情。7月10日至17日,市场星报作为受邀媒体,参加了“印象河南——2011周边6省媒体中原行”集中采访活动。与山东、湖北、陕西、重庆等省市近30家媒体,以皖人独特的视角近距离观察正在加速发展的河南省。

翻开中国的版图,你会惊奇地发现“皖江”和“中原”其实就是纵横在中部地区的两道线。

那么,作为同处中部地区、同为农业大省和劳务输出省、共同面对“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共同肩负“中部崛起”历史使命的兄弟两省,河南有哪些亮点将刺激皖人的眼球?河南人正以何种方式将幸福延展?

城市规划

点“郑东新区”,圈中原未来

城市的灵魂和象征往往就是那么几个充满魅力的地标。正如东方明珠之于上海、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

什么之于郑州?二七纪念塔?亚细亚商城?也许是,也许早已不是!

河南人将用9年的时间重塑一个新地标:郑东新区。

行走在已经初现容姿的新城内,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市民游玩休憩在CBD核心区域的如意湖和文化广场上,扎堆落户的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配套齐全现代化基础设施……立刻粉碎了你想象中的河南。

面对着眼前的沙盘,你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规划完全可以诠释“卓越”二字。

“我们的规划采取组团开发的模式,把城市结构分为中央商务区(CBD)、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物流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六大功能组团。”郑东新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郑东新区从决策、规划到建设,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思路。

细细观察,你发现,这里并不是在“摊大饼”。看似独立的各个组团,其实是因湖、河巧妙相连,构建了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

正如安徽一位参观者所说:这座城,凝聚郑州发展的荷载重心,承载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重任的核心之区,完全可以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那么,安徽很多地区也在“造城”,我们具备这长远的目光吗?

文化打造

美,需要文化,也需“打扮”

河南,是一个拥有文化源头的地方。洪荒年代,中华民族的始祖便在中原大地上开垦世界。

细数中国八大古都,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各占一席。

那么面对着多姿多彩的文化,河南如何“打扮”?

到河南,一座座彰显时尚气质的博物馆在诉说着过往的历史,更是在传承着文化。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南阳汉画馆,每到一处,你都可以寻找到记忆中只有在历史书浏览的珍贵文物。

据介绍,目前,文物大省河南全省各类博物馆已达100所,初步形成了一个集中反映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

茶,茗香散发出文化。在信阳,一座标称国际上茶类品种最全、交易面积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信阳国际茶城”正在兴建,这个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命名的茶城,正在致力打造现代茶文化的重要中心。

不仅如此,大剧频出,让河南的文艺甚至呈现出井喷之态。

当人们仍沉醉在《风中少林》之中,大型豫剧《苏武牧羊》、舞剧《水月洛神》、豫剧《兰考往事》、话剧《红旗渠》如浪花一样袭来。

“中国十大名茶安徽有好几个,能否深度挖掘茶文化?黄梅已经唱响,但是经典的徽剧、庐剧缘何难觅?徽皖文化能否吸引更多国际视野?可否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保护和深挖皖江地区的文化资源?”安徽的一位记者在交流中,抛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特色产业

挖掘特色 整合资源 做大做强

如果说鼎盛时期的徽商,善用水路将生意做到大江南北,那么,踏实的河南人巧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做大做强了一大批特色的产业。

看玉、赏玉、论玉。走进南阳,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对玉的热衷超乎了外人的猜想。

因为有了被誉为“东方翡翠”之称的独山玉,南阳开始在玉上大做文章。举办“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玉雕精品展览展销展评系列活动”、“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玉石雕刻技能大赛”,建设“国内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打造镇平县为“中国玉雕之乡”、“中华玉都”。

从此,15000家玉雕加工企业开工,50余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年产值达250多亿元特色产业仍在不断提升。

在许昌,一个不太知名的鄢陵县,一树带来百花香。花木,成为当地祈福之后现实的摇钱树。

2年前,20多岁的大学生村官南宏海,没有走进工厂,而是带着家人多方筹资500万元,在当地一个叫孔村的田野上创办了林海园花木有限公司。经过田间地头的摸爬滚打,如今,他创办的企业年利润能达到200多万元。

据了解,短短10年,鄢陵县凭借着花木产业,成为了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成为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安徽肥西也在打造‘中国中部花木城’,‘鄢陵模式’可以实现拿来主义吗?作为中国传统四大玉矿产地,蚌埠的玉器产业将何去何从?”站在郁郁葱葱的花木之下,来自安徽的一位官员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记者手记

变之皖江

走完了河南的半数城市,折回安徽,躺在疾驰的火车上,万千思绪飘然窗外……

心中的“中原”已是全新的中原,梦中的“皖江”最是让人期待!

其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可谓恰逢其时到皖江。因为有天时、有地利、更有人和。

安徽正在创造历史,因为历史选择了安徽。但是直面中部发展的那道坎,皖江如何迅速打开那扇门?

曾有人说过:这将是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后机会,能否抓住这一轮产业转移,将决定安徽的命运和未来。如果失去这次机会,未来几十年就可能没有更好的机遇了。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众强环伺,安徽应该如何出牌?

出牌!一定要抢先赢得一块“大蛋糕”。

起点高,理念新、机制创新、经济示范、自主创新……或许这些就是砝码之中的砝码。

期待?还是期待!因为那里本身就饱含着无数的期待。

相较于惊涛骇然的上游,九曲回肠的中游,如今风景宜人800里皖江,潮至于此,怎能不变?

……

万千言语,化为一句:挺你,皖江!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