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与名徒
秀美“天堂”
守望灵魂的海子
下一篇4 2011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名师与名徒

石斋
 

曾国藩从芸芸众生中发现李鸿章,并将他培养成了自己事业的接班人。他之所以选中李鸿章,不外乎两点:一是志,二是才。志气和才华二者同时具备的人是很难得的,所以李鸿章出道不久,就引起了曾国藩的关注。

曾国藩的事业是自己打下的,但却是由李鸿章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没有李鸿章,曾国藩的势力和影响不会延续到清朝的灭亡,而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可能只是个普通幕僚或者是地方小吏,根本无法脱颖而出。

曾国藩被称为清代权力最大的汉人,虽然官位没有达到最高,但是却建立了一支直属于自己的武装。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培养了几代人才,这些人才,主导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他的影响至深至远,近现代的著名人物,几乎全都受过他的启迪和影响。李鸿章这个主持晚清政局三十年之久的政坛巨子,正是曾国藩刻意培养的“种子”,继承并完成他的事业。

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是立志高远,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也是以有无志向作为取舍的标准。他教育子弟,更是以立志作为第一要义。志不立,无可成之事,没有了志向,一切都无从谈起。李鸿章之所以得到他的青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鸿章从小就怀有远大的志向。但是李鸿章的志向仅仅是“功名”,曾国藩则把他引入安邦定国、济世利民的正途上,把他的人格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县人,世称“李合肥”。和曾国藩的家族一样,李家也一直没有人考中功名。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考中进士,李家才成为当地的望族。

李鸿章来到北京的时候,刚刚二十出头,风华正茂。他发下了“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的宏愿。所以到京不久,他就以“年家子”的身份投帖拜当时已经稍有名气的曾国藩为师。

而曾国藩此时正在积极发现人才,培养一大批有志之士,为将来的事业做准备。曾国藩对他非常照顾,把他推荐给一个朋友教育其子女,李鸿章回忆说:“蒙曾夫子垂爱,荐馆于何仲高幕府。”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李鸿章应顺天恩科乡试,考中了第48名举人。第二年,李鸿章又参加了恩科会试。曾国藩是会试的同考官,也就是他的“座师”。可惜的是李鸿章没有考中,曾国藩并没有因此看不起他,因为曾国藩自己也是考了三次才考中。而且还是三甲。曾国藩的许多好朋友,如刘蓉、罗泽南、左宗棠等,则是终身都无缘进士的尊称。经过一年多的调教,李鸿章的诗文已经大有长进,很受曾国藩的青睐。

此时李鸿章年轻气盛,一心想金榜题名,获得功名。曾国藩则借机对他进行了系统的教育。

这一年的夏天,曾国藩因为患肺病,在城南的报国寺静养,闲暇之时,就和门人弟子谈经论道。李鸿章几乎是每天都要来请教。这时,曾国藩对诗文很少教授,而是更多地传授“义理经世之学”。义理之学所强调的恰恰是“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正是曾国藩的得意之学。曾国藩认为“文章不是救时物”,只有经世的学问才是真正的学问。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李鸿章的使命感,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提高自己的人生志向。跟着这样一位名师,李鸿章的人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