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日,本报报道了“孩子吃几根冰棍,母亲差点要她命”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孩子的教育问题再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对待孩子,怎样不溺爱又不虐待呢?为此,记者专门从省城一些心理咨询中心等单位搜集到一些有关教育子女的咨询案例,供家长们参考。
案例反思
怨气篇
心里不痛快 女儿成了“出气筒”
今年4岁的小希的父母都是宿州人,经人介绍相识的,那时刚20岁出头就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结婚了。年轻的小夫妻对婚姻还没有太多的认识,经常为一些柴米油盐争吵不断。
结婚一年后小希诞生了,本来家里人希望能够借助孩子来缓解两人的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小希出生后,年轻的小夫妻吵得更厉害了,更让小希奶奶苦恼的是,每次小希的父母吵完架后,小希的妈妈就会拿孩子出气,经常把小希身上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那么小的孩子哪能经得住她那么打,每次打完之后我都不忍心看孙子身上的伤,听到孙子的哭声我也忍不住抹眼泪。”小希奶奶心痛地说。
现在小希的父母已经离婚。离婚后,母亲对小希是不管不顾,父亲由于长年打工在外,小希就跟随奶奶一起生活。现在的小希虽然不用再忍受母亲的毒打,但是他还会常常在睡梦中惊醒,然后不断地对奶奶说:“怕!怕!怕!”
辛苦篇
工作不顺心 拿孩子出气
小雨今年10岁,家住在淮北,由于父亲经常出差,家里就经常只有他和妈妈。妈妈在一家公司上班,平时工作也挺忙,每天早出晚归。
小雨本来和妈妈的关系挺融洽,但是现在小雨一听到妈妈开门回来的声音心里就会感到害怕……
小雨妈妈的公司从去年开始一直比较忙,妈妈每天在公司里忙得焦头烂额,有时因为业绩不好而挨领导骂,因此妈妈每天心情都不好,带着这样的心情回家,看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破口大骂。小雨当然也不能幸免,每晚妈妈下班回来就唠叨小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时不时骂小雨不争气,甚至还动手打小雨。
这些都大大刺痛着小雨的内心,小雨苦恼的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跟爱生气的妈妈相处。
溺爱篇
包办一切 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在别人看来林林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家里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他视为宝贝,什么事都不让他做,他只要呆在家里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就行了。
父母不仅对林林的生活关怀得“无微不至”,对他的学习更是关注有加,不管林林是否愿意,只要看到别的父母报了什么补习班,林林的父母一定二话不说就为林林报了,林林也试过反抗,但是根本不管用。
父母长期为林林包办一切让林林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现在他不会主动去做家务,学习很被动、消极,所以学习也不怎么好。
“这样的案例可以说非常常见,特别是在一些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孩子身上发生,等孩子长大后,不少家长才开始反思自己管得太多了。”省城一位心理专家表示。
压力篇
期望值过高 孩子压力很大
“我的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这使我很苦恼。”12岁的小惠说。
小惠从小就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小学时一直是班里的前两名,后来小惠上了初中,在高手云集的班里,小惠的压力逐渐加大,考试成绩不像小学时那么如意了,这些已经让小惠深感痛苦了,但妈妈对小惠的态度让小惠更加苦恼。
有一次期中考试小惠考得不好,她已经很难受了,一到家,妈妈洋溢着满脸的希望,焦虑地追问起来:“考得怎么样呀?”小惠告诉妈妈考得不好。妈妈原来阳光灿烂的脸一下子堆满了乌云。
这件事后妈妈不断地对小惠说:“你要考不好,同学就会看不起你,老师也会看不起你,你周围的一切人都会看不起你。”就这样,小惠的压力更大了,对考试产生了恐惧感,现在一到考试小惠就害怕,不断受挫让小惠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沟通篇
疏于沟通 到底是谁之错?
很多家长都知道,自己应当视孩子为朋友,与孩子平等相处,但事实上,有多少家长能够真正做到与孩子沟通无障碍,平等交流呢?
小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已经急剧恶化,“我有时也想和父母好好谈谈,但是每次我们在一起没聊到几句就会吵起来。”小伟说。
小伟今年16岁,在外人看来他是个不孝的孩子,经常和父母在家大吵。其实在小伟的内心他希望和父母和睦相处,他也羡慕那些和睦的家庭。“父母总说我不理解他们,不按照他们的意思办事。”小伟介绍说:“我也知道父母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不容易,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就为了我,他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所有都得听他们的,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啊,我不能完全受他们的控制吧!”
小伟的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平时与孩子的沟通很少,他们只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他们从不关心孩子内心所想的事,现在孩子已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却往往与父母的想法相悖,父母很不理解,于是双方就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
专家支招
放低姿态 与孩子展开心与心的沟通
“可以说,家长与孩子之间种种矛盾的咨询案例非常多,当然像发生在宿松这样严重虐女案例并没有那么多。”全国家庭教育协会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心理咨询专家王世民介绍说,家长千万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不然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以同样的行为去处理事情。
王世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能以暴制暴。“小琴的母亲应当把孩子当成一个贪吃的小孩,而不是一个偷吃东西的孩子,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有偷吃东西的经历,时常跟孩子换位思考,或许一切都能轻松面对。”
所以,王世民建议,家长应当很好地陪孩子玩,放低姿态,跟孩子做朋友,介入孩子的游戏环境,与孩子展开心与心的沟通。
相关链接
怎样教育孩子
10条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1.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氛围。
2.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内心。
3.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
4.要理解孩子的处境,体验孩子的感受,宽容孩子的过失,尊重孩子的人格,接纳孩子的现状。
5.发展爱好,寻找成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
6.允许孩子犯错。
7.设立目标,拾级而上。不必让孩子一步登天。
8.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合理。使子女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
9.还给孩子自由的天空。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10.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10条教育孩子的不好方法
1.威胁孩子。
2.对孩子没有耐心。
3.言语上侮辱孩子。
4.陪孩子做作业。孩子需要的只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经常唠叨。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6.强迫孩子。
7.对孩子许愿。如果愿望总不兑现,孩子将对你产生信任危机。
8.迁就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但也不能百依百顺。
9.以我为大。这样的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上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10.对待孩子脾气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