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跑马圈“金”逾5万亿
银行成金融理财首选窗口
3上一篇 2011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站在新的财富起点
银行成金融理财首选窗口

 

7月8日~10日,2011年亚太金融高峰论坛暨九鼎奖颁奖典礼在省城合肥举行。论坛以“诚信、规范、理财——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分析如何建立完善金融业诚信建设,为促进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提高竞争力贡献力量。 记者 何爽/文

理财如何有道?

我们见证了30年的经济奇迹。跨越上世纪80、90年代,进入21世纪,人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工具不断与时俱进。根据中国家庭理财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仍有18%的家庭从未进行投资理财,23%的家庭拒绝理财。虽然近60%的中国家庭有理财经历,但其中45%的家庭理财行为没有明确的目标。

7月9日下午的论坛分会场,由毕瑞昇主讲的“银保理财”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关注。理财是什么?不少人认为,有闲钱才需要理财,理财就是偶尔为之或者买理财产品。毕瑞昇的观点认为,理财的最低目标就是:终身有钱花。

毕瑞昇指出,真正的理财,需要设定理财目标,做好投资与开源节流工作,并注意避免重大损失。“投资越早越好。人要闲,钱要忙。让闲钱忙着,去为你赚钱,可别你忙着,让钱去休息。”

新时期下的机遇

纵观当前,银行储蓄仍是绝大多数人最容易理解和接触的理财渠道。除此之外,公募基金、房产、股票和保险是民众主要的理财方式。虽然近半数的老百姓是依赖道听途说采取理财行动的,但已有30%的民众意识到长期理财规划的重要性。

毕瑞昇指出,财富积累迅速,越来越多的民众会有财富管理的需求和愿望。但是鉴于社会福利资源有限,民众会产生很强的危机意识,对于财富的保值增值需求也会极为强烈。

其实在理财实践中,大家不难发现,除房产之外,想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并非易事。所以消费者还是期望有个人能够真正独立、客观地帮助自己规划,挑选合适的理财产品。在这种心理背景下,银行当仁不让地成为民众认识金融理财产品的首选窗口,理财品市场也会因此进一步敞开大门。

挑战下的危机担忧

虽然机遇明显,但是“以销售产品为主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毕瑞昇在演讲中揭示,理财类产品服务的同质性偏高,真正的综合理财服务还没有成气候,民众理财观念尚存在偏差。

另外,消费者投资与投机的心理需求远大于理财需求,再加上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使得部分民众对投资理财仍裹足不前。“而能够独立为客户进行理财规划的专业理财师缺口较大,销售误导现象依然存在。”毕瑞昇提醒,“这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同时,自监管层规范银信合作业务之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展迅速。目前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组合类理财产品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而组合管理类产品对投资范围却“语焉不详”。毕瑞昇最担心的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集发行人、管理人和托管人于一身,如果任由这种“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发展下去,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