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那年,为了理想,他脱去了已经穿了17年的军装,走进了蚌埠市检察院的大门。
47岁生日刚过,他被查出身患癌症。他没有被病魔击倒,反而更勤奋地工作、更乐观地生活。
48岁那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用自己执着的坚守赢得了无数的喝彩,直到离开人世的前一刻,刚被评为“中国好人”。
他叫吴群,一位背影已经远去的 “珠城好官”。
门外汉啃“硬骨头”成了“领头羊”
1999年8月,吴群挥手离开了军营,从长江边走到淮河之畔。
4年后,这位法律的门外汉终于啃下职业生涯的第一块“硬骨头”,成为蚌埠市检察机关第一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军转干部。
由于坚持学习,很快就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办案能手。
蚌埠市检察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8年8月,蚌埠市检察院接到一起涉及人数众多、群体性的疑难复杂案件,涉及到胡某等数十人申诉某公司劳动争议系列纠纷案。接到消息后,吴群主动领办。随后, 他在做了细致的审查工作后,又多次与被申诉人多方联系,宣解法律,耐心做工作,最终使得企业下文解决了100多名改制下岗劳动者的解除合同补偿金等问题。
据介绍,2006年以来,吴群共办理民行抗诉案件300余件,其中抗诉案件109件,成为单位办案的“领头羊”。
一杯热茶与一本夹着药方的养生书
如今,在吴群案头堆放的法律书籍中,一本夹着几张药方的养生书显得格外显眼,书上还有很多用红笔作了标注的字迹。这本书是80多岁的洪治钧老人送给吴群的。
回忆起和吴群相处的日子,洪治钧忍不住失声痛哭。“2010年春节前的一天,我走进了他的办公室。看到我,正在案前忙碌的他立刻起身迎了过来,将我搀扶住,并端来热茶让我暖暖身子!”老人说,当时自己是为了争取被单位无理扣除的养老金而找到他,听了老人的叙述,吴群的泪水流了下来。
从那以后,吴群便一心扑在了这个案子上。
后来,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吴群经常主动打电话联系老人,沟通案件的办理情况,并关心老人的衣食起居,终于帮老人解决了问题。
然而,就在他全力投入案件办理时,无情的病魔却悄悄地向他袭来。得知吴群患病,洪治钧老人亲自登门给他送来了几副药方,和一本养生书。
身患癌症,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
据介绍,2009年,吴群出现了胃痛、便血的症状。2010年3月初的一天,吴群再一次发病,但为了不占用上班时间,他将动手术延迟在了“五一”假期。
2010年3月16日,参加蚌埠市民行工作会议的吴群突然面色苍白,腹部剧痛,在撑到会议结束后,他去了医院。结果诊断书上显示:肝癌。
当年4月初,吴群转院到上海接受进一步诊疗,然而传来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原发性胃癌,并且已经扩散,出现肝癌、骨癌、淋巴癌并发。
正当大家不知该怎样安慰他的时候,吴群却显示出异乎常人的刚毅。结束了第一个疗程,吴群又回到检察院上班了。
“重回岗位后,只要有接访任务,吴群总是在第一时间将材料审核清楚,应当立案的迅速转交办案干警;不符合抗诉条件的就根据事实和法律,详细说明原因,认真做好申诉人的疏导工作。”回忆起吴群最后的日子,吴群的同事告诉记者,从癌症确诊到吴群离开他们的将近500个日日夜夜,他经历了15次化疗,但是他依然坚守在自己岗位上。
2011年7月13日零时17分,吴群带着未尽的理想和追求,永远离开了他的岗位。
蜗居40平米,刚被评为“中国好人”
作为有着近30年工龄的机关干部,吴群安守清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吴群生前一家都蜗居在蚌埠市郊一个只有40.5平方的房子内。室内甚至没有卫生间,家中的电器和家具大多是他结婚的时候置办的。
提起父亲,吴群的儿子吴凡回忆说,2010年,他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但父亲却并没有帮自己找找门路,安排一个好点的工作。“对此,我并没有责怪父亲,我知道,这是父亲一辈子坚守的原则。”
不仅如此,2011年7月13日凌晨,吴群在弥留之际,反复叮嘱妻子: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能再给组织增加任何负担;七月份的党费我还没有交,一定要帮我补交上。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4月,吴群获得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今年5月的“中国好人榜”评选中,他刚刚当选为敬业奉献的中国好人。6月,他再一次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