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日起,西安将对各县区“蓝天数量”进行考核。每月二级以上优良天数与上年同期相比,每减少一天,罚缴20万元;每增加一天,奖励20万元。市环保局负责对奖惩金进行核定、核算,财政局负责奖惩金的收缴和管理。(《西安日报》7月19日)
假如指标不能被量化,不仅考核将无从谈起,管理更将无的放矢。从这个角度来看,西安市对各区县以“蓝天数量”进行环保考核和相应奖惩,无疑是对环保指标的量化与细化。既有考核指标,又有奖惩机制,西安对于“蓝天数量”的考核,不仅相当完善,更是动了真格。
不难设想,既然“蓝天数量”每减少一天,要被罚缴20万元,而每增加一天,则能获得同等额度的奖励,有了一天20万的明码标价,能兑换成人民币的“蓝天数量”,的确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环保治理工作的经济动力。不过,假如认为只需将“蓝天数量”简单地与奖惩挂钩,甚至认为一天20万的奖惩额度便足以让地方真正关注环保工作,整日围着“蓝天数量”指标转,恐怕仍然有些过于乐观。
事实上,有了考核指标和奖惩机制,不过是让“蓝天数量”的兑现有了必要条件,换句话说,这些必要条件很可能还并不充分。应该承认,每天20万的奖惩额度,当然不能说无关痛痒。但是,既然想以经济的方式激励区县环保治理工作,当然不能怪人家精打细算环保的经济账。而现实中,各区县其实早有自己的一本账,尽管明知污染企业的排污可能会影响“蓝天数量”指标,但是,假如相关污染企业为地方贡献的利税和每天20万的奖励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人家当然不可能算不清这笔账,更不会为了一天20万的“芝麻”,便放弃更为可观的利税“西瓜”。
此外,按照相关规定,西安市环保局负责对奖惩金进行核定、核算,市财政局负责奖惩金的收缴和管理。奖励资金将从市本级年度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列支,罚缴资金纳入市本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统筹使用。乍一看来,“蓝天数量”的奖惩有着专款专用的机制,但是,既然奖的钱和罚的钱,并没有挂钩相关人员的责任与收入,只是用财政的钱缴纳罚款,用财政的钱发放奖金,如此奖罚机制,不过是一场财政转账的游戏,根本无关痛痒。
一言以蔽之,假如仅有一天20万的明码标价,却没有责任的归位,甚至20万本身不过是一粒“芝麻”的话,当然不能指望把“蓝天”买回。 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