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煽情 不会假装坚强
2011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懂得煽情 不会假装坚强

记者 张亚琴 实习生 马明新
 

40年前,他出生在安徽黄山太平县;24年前,16岁的他参军来到了北京装甲兵某部;21年前,他复员在安徽省体育馆;17年前,他成为庞大下岗队伍中不起眼的一员;16年前,他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干部专修班;15年前,还在实习期的他,被北京电视台挑走,仅用10年时间,就成为京城电视媒体中首屈一指的“综艺一哥”;5年前,中央电视台早间大型直播新闻节目《朝闻天下》的主播台上,他的身影被亿万观众所记住,直到现在,一直稳坐中国顶级电视媒体的主播位置……

这是一个充满曲折而艰辛的人生历程,主人公就是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我们的安徽老乡。

部队教我认识责任

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已经离世的父亲是原安徽省体委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训练队队医。1987年11月,初中毕业的赵普决定参军,他第一次踏上首都的土地,成为北京某部的新兵。在新兵连的一次联欢会上,赵普的诗朗诵充满激情,打动了每一位在场的人。 没人会料到,他的人生从此刻上了主持人的印迹。

新兵连训练结束,他被分配到团部政治处广播室当了广播员。赵普说,为了做好广播员的工作,他每天都会抓住一切时间听广播、看电视,认真揣摩专业主持人的表情达意。时间一长,主持人这个当年还不算很热的职业,渐渐成为赵普的人生目标。

记:在部队,你主要做哪些事情?

赵:当时,我是放映员兼司号员。这得要求自己在时间方面要提前别人很多。比如说别人六点钟起床,我必须五点半起来。年轻人贪睡,司号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于是就出现了接二连三的误号和放错号的事,领导一着急就将我下放到部队所属的小工厂“劳动改造”,我转岗成了应急灯的焊接工。

记:你的情绪当时波动得很厉害吧?

赵:换作谁,肯定都会有情绪和怨言。我开始消极对抗,可是当我逐渐冷静下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二年的秋天,我又被调回了广播员的岗位。

记:部队的生活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赵:它对我最大的改变是认识了工作和人生的责任。我在《朝闻天下》工作了5年,只要是我上班的日子,我都是早上4点就起床,从未迟过到,在我们早间先后十余位主持人中,我是惟一保持上班准时“全胜”纪录的。

没有做过保安

1990年12月,赵普退伍后进入安徽省体育馆工作。次年,赵普参加一个名为“合肥先生”的比赛,虽然由于过度紧张,他最终在比赛中只唱了一半的歌而败下阵来,可他还是为自己勇敢跨出第一步而高兴。从那以后,刻苦自学、练习普通话,他付出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不久,机会真的降临了。安徽省气象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临时气象播报员。经考核,赵普顺利过关。直到1994年,他还一直在合肥电台和电视台做兼职。然而,命运总是充满着曲折。1995年初,赵普意外地接到了体育馆“不再续聘”的通知,正式下岗。

记:在最艰难的时候,你是如何度过的?

赵:其实写我的经历有个误区:第一,我没当过保安。我复员到安徽省体育馆,在办公室、人事科都做过,下岗后,保卫科科长比较同情我,让我去保卫科看大门,那会儿还没保安这说法呢。我婉谢了科长的好意,开始全力备考大学了。第二,我是做过小生意,还因为受骗进了假货。但是没有在地下过道摆过摊、私刻印章,也没在图书馆打过工。

记:那段时间的挫折不断,你没有放弃梦想的念头?

赵:没有。现在回过头来想,这是对我意志极好的锻炼。告诉你,我从1991年开始,连续3年冬泳,就在稻香楼附近的一个公园里。这也是我有意识地磨炼意志。

从综艺“一哥”到新闻主播

赵普的努力让机会无处可藏。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干部专修班到北京台,他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在以实习的身份进北京台的那年春节,他放弃了回家。大年初六,一档迎新春的节目需要一个外景主持人。这时台里的正式主持人不是正在录制其他的节目,就是回家过春节还没回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被安排在台里配音的赵普鼓起勇气,主动请缨。得到应允后,赵普扛起摄像机就冲出了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数年后,赵普已然是公认的“北京台一哥”。然而,收获了掌声和鲜花的他,却在2006年出人意料地走进了央视的大门,从零做起。他说他喜欢挑战。

记:是不是参加“魅力新搭档”比赛获得季军,才有了让你进入央视的机会?

赵:当然不是。在我参赛前,就已经接到了让我去中央2套的通知。后来我才知道,参赛时,他们已经为《朝闻天下》挑了20多个主持人,却没有一个获得通过。在节目播出前一个多月的倒计时,我的朋友突然想到了我。接到电话时,我直接拒绝了。“宁为鸡头,不当凤尾”,这俗理儿我懂。

记:后来是什么改变了你的想法?

赵:我发现最热爱的岗位还是新闻。

记:更多观众认识你,是从你播报汶川地震时的真情流露。你怎样看待当时的自己?

赵:我只想说,在新闻事件,在真实面前,其他一切不值得考量。我不懂得煽情,也不会假装坚强。在看到没有经历过的大事件时,请允许我脆弱。

徽文化的包容和敞开

赵普说,他在故乡生活了21年。其中,黄山5年,池州7年,合肥9年。这些年来,作为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异乡人,他觉得安徽的经济发展使底气更足,胆子更大,步子更快。

他的生活经历,对徽文化有直接的体认。因为赵普成长在皖南山区,他当年就出生在祠堂里,所以对安徽的地方文化,会比别人多一些亲近感。就连说到宗族、家谱,他也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

记:你认为徽文化最大的特点在哪?

赵:徽文化是什么,它是对知识的信仰。徽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包容。比如安徽在地理上是一个过渡性的省份,长江以北完全北方,长江以南完全南方,江淮之间是一个不南不北的地方。安徽北方人到皖南根本听不懂当地方言。所以安徽人要认同家乡就需要包容的心态。

记:除此之外,你对故乡的文化还有别的理解吗?

赵:我过一段时间会参与制作一部大型的历史纪录片,是讲淮系人物的,名字叫《淮——敞开的门》。这个题目就很好地将徽文化的特点勾勒了出来,那就是开放包容,这一方水土为我文化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养料丰富的内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