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名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基地”,这一研究机构的成立堪称低调,却受到业界和新闻界的关注,因为它不同于常见的研究机构,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自己提出的评价标准是:不再看sci论文(美国权威科技期刊)发表数,而要追求转化率,即:“有多少个课题项目转化成功,能应用于临床惠及病人”。
“转化医学”,这是老百姓关切的一个话题。
长期来,“转化医学”在国外和国内都很不理想。比如肿瘤研究,40年来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做了大量试验,发表论文数高达156万篇,总投资2000多亿美元,但肿瘤死亡率40年中没有根本变化,那么多被称作研究成果的论文,没有从根本上起到作用。在我国,基础研究实力和成果转化也根本不成比例。从2007年起,我国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逼近美国,成世界第二,2010年与美国持平,并有超越态势,但成果转化率不足15%。
造成这种跛足状态的原因,一是相当长时间社会对“转化医学”重视、提倡不够,更缺少奖励机制。二是现行学术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导引偏差。国内对科研人员评定职称、申报奖项的标准以sci为主,这使研究往往止步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少有人去做成果转化,将论文转化为造福百姓的医学新技术、新产品。
近期“转化医学”已在全球引起重视,并步入快车道。欧盟每年用于转化性医药研究资助60亿欧元,美国已建成60个转化中心,英国每年投入4.5亿英镑建设转化中心。还有一个动向:发达国家的转化医学专家近来频频来华考察,中国罕见病、常见病都有众多病例,且有那么多成果在沉睡,中国会不会成为转化医学的试验场?
我们期待政府尤其是医药行政主管部门,给“转化医学”以更多重视、倡导、支持,完善对科研的评价机制。因为这是众多百姓翘首盼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