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制墨名家
徽墨:三派鼎立 四家齐名
3上一篇 2011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徽墨:三派鼎立 四家齐名

张亚琴
 

各家制墨,都有其不同的制墨风格与独特的墨品,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而徽墨也是如此。自李廷圭落籍徽州以来,千余年间徽州墨家辈出,又无不以其各自的艺术风格称誉一时,歙(县)、休(宁)、婺(源)三派鼎立,各以自己的优势,各得其所,共同发展并垄断了全国的墨业市场。而清代的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天注四大名家,更是将徽墨的思想和文化四方传扬。

历朝贡墨、达官显贵用墨几乎为歙(县)派包揽。歙县派墨家作品风格品类繁多,墨家辈出,以富丽堂皇、制工精致为主。明清两代,朝廷贡墨及地方官员贡墨,多由歙县墨家制造,另外,文人雅士,自造用墨,也多托歙县墨家办理。据民国《歙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大龙凤墨千斤充贡”。歙(县)派代表人物为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方瑞生等。

其中,歙派的程君房最为著名。他在万历年所制的名为“金不换”墨,质地坚硬,色泽沉静,整体饰以云纹浮雕,是十分珍贵的宝墨,千金难求。他的另一个名为“百顺图”的墨,上面雕有多种动物,造型惟妙惟肖,特别惹人喜爱。鲜为人知的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著名学者利玛窦与程君房亦有亲密交往。1590年,利玛窦从广东到南京,同年在江西南昌创办一座天主教堂。在此期间,二人相交甚洽,程君房特将铜版“金象图”四幅赠予利玛窦。后来,此图刊入程君房所著《墨苑》一书,引起当时朝野人士的极大兴趣。

歙派开山祖罗小华是呈坎(今属徽州区)人。在他之前,一直采用的是公烟制墨,但罗小华一改旧法,发明用油烟制墨。所制墨“一螺值万钱”。尤以“小道士墨”最负盛名。据说万历年间,神宗皇帝重金访求罗墨,“以马蹄(指上色银子)一斤易墨一两,亦未必得其真者。”可见其墨之贵重。

歙(县)派:包揽皇室贡墨

华丽、精致,是休(宁) 派徽墨的代名词。墨面重彩饰,因此一直是文人墨客的首选。而且,休(宁)派墨家多好诗文,许多人同时就是文人士大夫,故所造之墨,以文雅风致著称。

休(宁)派创始人为汪中山。他突发奇想,将不同形制、不同图案、不同品类的名墨,集成套墨,发展成“集锦墨”这一多姿多彩的新墨种。

主要人物还有邵格之,明末黄宗羲《思归录》将邵格之与歙派开山祖罗小华并列。还有吴叔大,仿汉魏六朝及唐宋以降诸家名墨,所制墨有“龙香古墨”之喻。吴去尘亦为该派之佼佼者,其所制墨“金章玉质,尽艺入微矣”,其墨价甚昂,与三倍白银等值。令人敬佩的是,在明末乱世,吴去尘先生虽年事已高,仍毁家纾难,毅然参加抗清斗争,壮烈殉节,为中华墨史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

休(宁) 派:墨家多文人

古徽州辖歙黟、休宁、绩溪、婺源、祁门等县,因此,婺(源) 派也算得上是徽墨的一个派别。

从明中期以后,徽州婺源的制墨业颇具规模,领军人物有詹华山、詹文生、詹角南、詹迁远等多位名家。他们不仅在当地多设墨庄、墨店,并将墨业生产发展至湖南衡阳等地,甚至派人到东南亚开设墨庄,将徽墨远销日本南洋诸国。

婺(源)派在民间比较流行,他们所制墨品大众化,价格低廉,受百姓与学子的欢迎。因婺墨不见重于文人墨客,故绝少记载。

婺(源) 派:流行在民间

曹素功:秀才制墨获御赐

在制墨之余,曹素功还是个清朝的秀才。1667年,康熙六年时,被任命为布政司。那不是个实职,因而,曹素功只好返乡以制墨为业。没料到,一代墨王就此诞生。曹素功自幼喜爱墨道,注意收藏研究古墨,后来又掌握了徽墨悠久的制墨技艺。

在他为官期间,结识了不少文人新贵,又了解当时上层人物的爱好与墨趣,懂得他们崇尚自己题绘制墨的心理,便着手为达官权贵和社会名流定版制墨。

他的名声在康熙南巡时达到了顶峰。他向康熙进献的锦墨,受到大力称赞,御赐“紫玉光”三字。“紫玉光”为集锦墨,计36锭,每锭图案为黄山一峰,三十六峰拼合成一幅完整的黄山图,是曹墨的代表作,现藏安徽省博物馆。乾隆年间,他的墨店被迁往苏州。同治三年(1864年)又迁往上海。子孙世守其业,绵延300余年。

为名家定制墨锭,使不少书画家和喜爱书画的名流,都和曹素功墨庄有交往。已故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向曹家定制“鸳鸯七志斋”墨。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及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等,都曾向曹家定版制墨。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每次到上海,大都要到曹氏墨庄选购一些文房四宝,并亲笔题赠“艺林至宝”赞语。

曹素功墨店里,有一个很不寻常的伙计,这个墨店配料工名叫汪近圣。在徽州“清代四大墨家”,汪近圣居第二位。

他于康熙末年(约1721年)离开曹家之后,有自己的制墨经验,还有技术与经验,使他鼓足信心,在徽州府城自开“鉴古斋”墨店。因为所制之墨,光可以当镜子照,锋可以截断他物,所以被视为当世之宝。

1741年清廷向徽州征召“制墨教习”,歙县县令赵本介绍汪近圣次子汪兆瑞前去应诏,在京城御书外教习制墨。汪兆瑞做了“教习”之后,“鉴古斋”墨品更高,名声更大。近圣的孙子炳宇、君蔚、穗岐、曾孙天凤均好制墨,曾将汪氏所制墨图辑为《鉴古斋墨薮》4卷刊行。太平天国战乱,鉴古斋墨业受挫。至抗战初期,汪氏后裔在南京、武汉开设的墨庄全部停歇。

汪近圣:配料工自成大师

汪节庵是歙县信行(今徽州区岩寺镇信行村)人,是个以制墨为业的世家,他的“函璞斋”墨店在乾隆中期崭露头角,嘉庆、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后来与曹素功、汪近圣相抗衡,自成一方。曹素功墨店迁往苏州后,他取而代之,成为徽州制墨业的翘楚。所制名墨有“兰陵氏书画”、“青麟髓”、“新安大好山水”等。

汪节庵擅制集锦墨,他制的徽墨常放在雕龙描凤和彩色花卉的墨漆盒中,装点精致,典雅华贵,烟香自有龙麝气,因而颇受欢迎。当时有学者曾介绍说:“江南大使,多方献物,入选之墨,必用汪氏。”汪节庵制墨常被官吏选作贡品,成为一时之最。在《函璞斋墨谱》中载有墨目80余种,其中汪节庵集锦墨图占了大部分。

汪节庵曾为云贵总督、大学问家阮元制过“圆明园套”墨,该墨坚而不渍,芳而能华,墨面图饰为当时白描高手于采岩精心绘制,极为精美。一代文宗阮元品评该墨当为嘉庆年间一流贡墨:“宣歙墨派,与易水代兴,至今名第一者,为节庵汪氏。”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汪心农等亦对汪墨情有独钟。

汪节庵:制墨世家的出身

出身于商贾之家、胡开文墨店的创始人胡天注也是绩溪县人。少年时在休宁县城汪启茂墨店当学徒,后到屯溪程正路家当墨工,继而又在屯溪租赁“采章墨店”经营墨业。由于干活勤快,为人诚实,善于经营,胡天注在16岁时被汪启茂墨店老板汪启茂招为上门女婿。乾隆三十年(1765年),因租店期满,他买下岳丈的老店继续经营,并更改店名,号为“胡开文墨店”。

关于胡开文墨业店名的由来,历来有三种传说。第一种说的是胡天注到庙里求签定店名时,见殿上有匾书有“文元天开”四个烫金大字,便将这四个字写在竹签之上抽签,最后签筒摇出的两支签分别为“开”、“文”,于是他便将店名取作“胡开文”。第二种说法是,胡天注去南京,无意中在贡院的明远楼看见“天开文远”匾额,从而激发了灵感,取其中“开文”二字以为店号。第三种则是在取店名时,回想起家乡上庄村的村头水溪边一牌楼的拱梁上有“天开文远”四个字,于是决定以“胡开文”为店名。

或许今天人们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哪里的匾额决定了“胡开文”的店名,但“开文”二字所包含的对“以墨作文者”的美好祝愿、胡开文墨业高超的制墨技艺和出色的经营方式却是毋庸置疑的。

他曾不惜重金,遣专人进京,求得皇家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故宫、北海等64座亭台楼阁风景,延请刻手王绥之,历时数年雕成“御园图”67幅的制墨;他曾以写实的手法将从棉籽、棉料到织布的全部生产过程,绘成“棉花图”、“耕织图”;他还曾绘制西湖、黄山胜景图用以制墨……这些均成为清代墨中珍品。

在经营上,胡天注还曾派人分赴全国各地,开设分店、广为联营。最终,胡开文墨业在清代名扬四海,胡天注本人也由此被列入清代四大徽墨名家之一。

胡天注:墨店老板的上门女婿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