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一中学专门在教学楼大厅安置一尊孔子塑像,安排学生在中考和省州会考前向孔子塑像磕头焚香、放鞭炮,为取得好成绩许愿。记者前去求证,县教育局、校方拒绝采访,勒令学生不准和记者说话。据学校一副校长称,当地还有其他中学举行类似祭孔活动。(7月7日云南网)
高(中)考前夕,不少学生纷纷求神拜佛,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高中)。一些佛教名山还会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高三老师,他们祈祷着今年高考自己带的学生能有个好“收成”。考前“拜孔子”,有着同样的预期功效。
高(中)考“迷信”,师生有别,学生“唯分是从”,老师“唯名是图”。高(中)考的指挥棒,不仅在指挥着学生,也指挥着老师。
学校“安排”学生求神拜佛,与其说在“帮”学习,倒不如说在“救”自己。希望自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更多的可能是忧心着学校的升学率。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教育才算成功?升学率似乎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而一所升学率高的学校,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更多更优的生源。如果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升学率就是学校的命根子。高(中)考不仅成为学生、教师、教育资源的“指挥棒”,某种意义上也成为很多社会行为的“指挥棒”。
“拜孔子”,不如“崇拜”孔子治学之道。孔子的治学之道可以从“论语”等里面参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而如今,社会流行的治学之道则是“分数是命根”、“一考定终身”等,让求知和治学“跑偏”。教改进行时,必须要以先进的、正确的治学之道引领,我们不妨从孔子治学之道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与时俱进的治学之道。 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