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彼得·巴菲特: 在音乐上我比父亲强
下一篇4 2011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有毒食品维基百科”的创建人吴恒
 

厦门大学门口的海滩,一身黑色背包客行装。这是吴恒在新浪微博的头像照。他在个人简介中称自己为“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因为懒得放弃而选择坚持”、“信仰心中准则和头顶星空”、“每天读一卷《资治通鉴》”,因为“读史早知今日事”。正如这些个人简介所呈现的,吴恒热爱历史人文学科,目前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攻读硕士。但就在最近,吴恒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6月17日凌晨,他和志愿者团队一起发布了一个名为“掷出窗外”(www.zccw.info)的网站,并同时发布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和《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等报告,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段被牛肉改变的人生轨迹

吴恒今年是研究生三年级。在研二快结束时,他在寝室埋头写论文,导致作息不规律,总是赶不上食堂的饭点,于是习惯了叫外卖。而他最爱吃的是学校后门小餐馆的铁板牛肉盖浇饭。“经济实惠,不到10元却有大块的牛肉。”

直到今年4月,他在网上看到了《多地曝用牛肉膏制造假牛肉,多吃致癌》的新闻,“那一刻,五雷轰顶。”

这则新闻爆出后,虽然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发布了辟谣文章《猪肉变牛肉被妖魔化的“牛肉膏”》,认为所谓“牛肉膏”可能只是一种现代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牛肉香精”,不能认为“非天然就一定有害”。但吴恒并未因此放心,“厂商既然连在食品种类上都能作假,又如何保证他们使用的添加剂、生产环境是合格的?合格的牛肉膏可能不致癌且无害不假,但如果奸商们使用的是来自黑作坊生产的呢?”

于是,吴恒决定以此为起点,做一个近10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调查,让更多人意识到食品安全的形势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在搜集了两三天资料后,他发现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数据量特别大,随便一个关键词,一检索都有五六千条。”于是在5月11日,吴恒在人人网上发了一篇日志,正式征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加入他的行列。

很快,就有33人留言给予了回应,加上做网站的技术人员“小白”,吴恒共召集到了34个同学,组成了一个“食品安全调查临时小组”。这34人中,只有五六人和吴恒有过私交。有几个已经工作了,甚至还有三个成员的ID分别来自法国、加拿大和韩国。

“有毒食品维基百科”

5月13日,志愿者团队正式开始运作。按照吴恒计划的进度和分工,项目分成资料统计、数据分析和结论展示三部分,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

他们首先找到了医源世界网的“安全快报”板块,内有约一万条记录,包括近六千篇历年来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吴恒说:“我们所做的是从中精简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找到它们的出处,并提取关键词,方便索引。”

这是整个项目中最繁琐、他们心血花得最多的部分,但也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部分。33个人按时间段分工,分别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最后汇集到吴恒那里。但考虑到单靠“安全快报”上的资料,来源太单一,他们又根据不同时段去找其他网站的食品安全报告和主流媒体的食品安全专题,与手头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添加。

最后,他们挑出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之间有明确来源和受害者的2107篇报道,制作了2840条记录,并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媒体来源和网络来源等关键词,方便用户检索。最后由吴恒完成关键词的汇总和统一,例如食品问题发生地点全部按“省份”来提取而不是按城市。

在“掷出窗外”网站上,吴恒又专门添加了一项“我要补充”,期待更多的网友在读到曝光食品安全危机的新闻时,将标题与链接添加进资料库,使资料库不断壮大和完善。

“易粪相食”与“掷出窗外”

吴恒开玩笑说,完成这篇报告差点让他得了厌食症。在搜集资料时,当阅读到东莞和重庆两地用化粪池水熬地沟油的报道后,他恶心得没去吃午饭。

于是,在完成“有毒食品维基百科”资料库后,他又撰写了两篇报告《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和《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

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采用“易粪相食”这个词语来作为报告的标题。读《左传》时,“易子相食”(意战乱灾荒年间,人们已经饿得开始吃人。父母不忍心吃自己的子女,就互相交换子女来吃)的故事曾让他印象深刻。

今年4月,吴恒又读到了上海查封染色馒头的报道。问题馒头的制作者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打死我都不会吃,饿死我都不会吃。”这让他觉得好气又好笑:如果每个有毒食品的制造者都选择这种思维方式,一个行业的人不吃自己生产的东西,觉得这样就安全了,那么这场博弈就没有赢家,因为大家都在“易粪相食”。

2000年吴恒读高中时,听学长说过,几年前学校食堂曾将前一天卖不掉的饭菜第二天再卖。学生们忍无可忍,其中的活跃分子串联了各个班级,终于有一天,大家去食堂购买了早餐后,把油条、大饼全部扔在了教学楼前的空地上。这件事发生后,食堂的伙食的确有所改善。

“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那应该是因为他们相信,‘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事情不会自己慢慢变好,需要外界的动力与刺激。”他希望,“掷出窗外”是每个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应有的态度。

据《外滩画报》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