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来说,网上银行已不是新鲜事。账务查询、外汇买卖、银行转账、网上购物、账户挂失……原先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现在通过互联网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可轻松搞定。然而,在享受便捷的同时,电子银行用户会遭遇哪些“不公”,抑或受到哪些威胁呢?
支付体系上新台阶
据统计,2011年,安徽省电子类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较去年增长了60.8%和37.64%,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尤其是网上支付的交易量激增。
近年来,电子银行、网上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百姓日常生活,也使支付体系迈上新的台阶。然而,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支付体系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防范网银诈骗,做到安全支付,放心消费,成为银行和广大用户共同关注的焦点。
今年是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主办的第七个“放心安全用网银联合宣传年”。据了解,6月15日起,CFCA在京正式推出中国电子银行网,并以此为平台,打造电子银行的专业门户网站,构建网民与行业的沟通桥梁,创造良好环境。
防网银诈骗陷阱
去年9月,安徽农民琚文辉,曾通过远程操控寻找有漏洞的计算机,植入木马程序,在对方使用U盾进行网上银行交易时,截取其网银账户和密码,30秒内转走账户中的资金,两次作案共窃得30余万元。
据了解,木马偷袭、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等三类,是较为常见的作案手段。“网银账户遭窃,绝大部分是由于用户自己泄漏了私人信息。”交通银行客户经理袁伟告诉记者,诈骗分子经常用木马病毒盗取密码,或者通过垃圾邮件等形式入侵用户电脑,窃取其个人信息。
其次,诈骗者会以系统升级、打折优惠等诱骗客户进入“山寨网银”页面(俗称钓鱼网站),在得到客户的网银身份信息后盗取资金。“这是目前最多见的网银安全事件形式。”另外,冒充银行发送警告邮件、制造虚假网站等手段也较为典型,“用户一旦操作,信息就被窃取。”
五招确保网银使用安全
如何安全使用网银呢?目前,各家银行开发出各类网银安全工具,包括Active X安全控件、文件数字证书、USB KEY和动态口令卡等。其中,USB KEY是网银客户端级别最高的一类安全工具。
除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安全工具,业内人士指出,“要学会保护好个人账户信息后,积极使用网络安全工具、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针对网银使用安全问题,专家提醒注意五点:
首先,USB KEY用完后应立即拔下,注意使用正版杀毒软件,注意及时更新;其次,在访问银行网站时应直接输入网址登录,不要通过其他链接或第三方访问银行网站;第三,不要在网吧、酒吧等公共计算机上登录网银账号,对邮件、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发布的商品信息及支付请求要特别注意,谨防“小额支付测试”支付陷阱;第四,养成定期更换密码的习惯。不要将个人邮箱、聊天工具、网上银行的密码设置为同一个;第五,设定转账金额下限。目前,银行为保护用户资金安全,对网上转账和网上支付实行金额限制,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对额度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