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站在门口“笑脸相迎”就是优良服务的话,那么这种服务还远远达不到未来超市发展的要求。如果说一家超市在“生鲜”上没有什么特色的话,将来也很难占领竞争制高点。如果说竞争依然停留在“价格战”“购物环境战”上,那将可能错失行业“战机”。昨日,第8届全国连锁超市发展论坛在合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精英和行业专家,“论剑”零售业发展契机和挑战。
超市究竟靠什么来“超”越?安徽本土商超又拿什么应变而动?
超市正“栖身”市场夹缝中
“通胀压力,房租、人力等成本的急剧上升,超市正成长在市场的夹缝中。”昨日,一位来自北京的连锁超市企业负责人这样表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则在昨日的会上透露,一项全国百强连锁经营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去年以来,人力成本平均上涨了15%-20%,租金成本增加更多,平均达到30%,租期满后重新续约则飙升50%-100%,“极端的情况甚至上升了5倍。”
“一方面超市生存在夹缝中,另一方面,在消费者看来超市里的不少商品还存在价格虚高的情况。”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联营制”。
陈立平分析“联营制”说,百货超市为了回避风险,通过招商方式引生产商或代理商入店销售,通过向其征收租金、利润返点、保底倒扣等销售费用而盈利。换句话说,联营制下,超市已失去了定价权,当起了“包租婆”,收起了进场费等,生产商当然也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零售终端,老百姓买东西自然要多掏钱。
未来超市将“逐鹿”五大阵地
夹缝中求变,超市行业将朝着什么方向前行?
郭戈平认为,未来超市业将“逐鹿”五大阵地。首先是业态的横向、纵向延伸。从纵向看,一些超市可以向上下游产业拓展,比如上游的采购源头、下游的商业地产等;从横向看,更多的社区超市、便利店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服务的内容也将更丰富、更贴近。
第二大“阵地”就是生鲜。郭戈平认为,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品质要求的日益提升,生鲜将成未来超市发展的“领头羊”。此外,物流配套平台的加强、技术力量的支撑、网络销售的开拓,都将是超市业未来竞争的高地。
在本次会议上,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谈道,根据“十二五”流通业发展规划,超市向农村和社区“下沉”,有条件的企业跨区域、跨领域规模“扩展”,创新流通业发展“模式”都将是趋势。
本土商超如何“切下”更多蛋糕
对于我省来说,摆在本土超市眼前的另一重压力则来自于“外来户”。内部的经营成本,加上外部的竞争角逐,我省本土商超坦言“压力不小”。
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贻坤谈道,在当前通胀、成本压力上升,人们对食品安全、服务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下,超市业如何应对?未来突破口在哪里?
商之都旗下红府超市正探索的道路受到全国业界的关注。它曾一度濒临倒闭,为应对日益残酷的竞争态势,经过3年大刀阔斧的革新,打造精品、 试水高端,在业态创新、营销差异、执行定位方面都显示出了自己的特色。“下一步,我们将努力让生鲜成为自己的一大拳头品牌。”红府连锁超市品牌策划经理李奇告诉记者。
而同样作为当地本土品牌,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公司负责人李燕川则认为,网点多、地缘接近性,是本土超市的竞争法宝,把握好这一点,并在“服务”上狠下功夫,本土超市就会“切下”更多的市场蛋糕。
李燕川表示,当下的服务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笑脸相迎”,而是用最便捷的方式买到最满意的商品,这就需要从服务的品牌化、细分化、全程化、差异化、多元化和增值化上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