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宋徽宗为何无人反他?
2011年6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历史悬疑之宋徽宗
无能宋徽宗为何无人反他?

程万军
宋徽宗画像
宋徽宗书法
 

众所周知,“靖康之难”把“中原外战史”提到了史无前例的“窝囊”顶级,始作俑者,就是徽钦二帝。

徽钦二帝,北宋这对著名的“亡国皇帝父子”,在国内从来不失“九五之尊”风度,而一到了敌营,没等人逼迫他们,双膝就自动弯曲下来,口称“罪臣”,主动向敌将下跪……

历史在哀叹这段国耻的同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深层问题——如此窝囊的父子皇帝,为什么在大宋国内,却无“篡位”之虞?

皇权高度集中

老百姓丢猪皇帝都管

宋朝的建制,由中央到地方,完全实行“一元体制”的“垂直管理”。皇帝不仅直管军队,而且直接参与地方司法工作,委吏处理地方狱讼;这一整套“垂直管理”使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由于宋朝皇帝的权力“什么都管”,北宋百姓丢口猪都要找圣上解决查办。

这是一段正史记载——宋太宗时,有“京畿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牡豚一,诏令赐千钱偿其值。”

一位首都居民通过敲登闻鼓的方式,向皇帝控诉自己的家奴弄丢了一头母猪,宋太宗于是下令赐给他千钱作为补偿。

丢猪直接向皇帝报案,这可能是中国百姓“告御状的最高境界”。

事无巨细,连丢母猪的事情都捅到皇帝这里来,皇帝不烦吗?大宋的皇帝就喜欢这样,不仅不烦反而觉得这是“皇帝应该做的”。

宋太宗为此,还说过一句“感动中国”的话:“似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矣。”

宋太宗的意思是说,这样的事情也找我这个皇帝来解决似乎很可笑,但是,如此一来,让天下百姓都知晓这样的直接诉讼的渠道,就不会有不可解决的冤情郁结于民间了。

臣子没有实权

提拔的都是“文化流氓”

皇上什么都管了,臣子们手中没有一点实权,他们还能干什么呢?

“垂直管理”愈发决定了国家的前途皆由皇帝的素质所决定,好皇帝,或许也可能有好大臣,譬如北宋前期,太祖、太宗、仁宗、真宗、神宗手下,也产生了赵普、寇准、王安石等著名贤相,但若皇帝昏庸,大臣就不可能再有优良品种,大臣教皇帝学好的“缓冲的空间”荡然无存,因为大臣没有任何对皇帝反震慑的权力空间。

在昏君登场后,北宋政坛的官员们只剩下一件事可做:拍马屁。这是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宋廷,官员们唯一可以想象的“发展空间”。

看看宋徽宗身边的“权臣”,从蔡京到高俅,再到童贯,不是文化流氓,就是市井混混,再不就是身心残缺的废人。他们与其说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不如说是皇帝的玩伴和“马仔”,这等小人谋到国家大臣的位子已是做梦都想不到,哪里还有更大的“野心”,追求“九五之尊”呢?

宋徽宗在任25年,任命了12名宰相,从曾布到王黼,其中无一人堪称贤相,悉数“文化流氓”之嘴脸。他们的最高理想是做个被主子“提拔”的奴才,这样的红人,最终只能拥有一个奴才的宿命。如蔡京,主子一换就失势,那么大的“太师”竟斗不过乳臭未干的小儿宋钦宗。

兵权分散

臣子无法一呼百应

宋徽宗与宋钦宗的无能,对内对外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胆量还是内外有别的,对外他们懦弱无能,但对内,他们无能却不懦弱。

即便是宋钦宗这个儿皇帝,继位之后还大开杀戒,首先拿无用的蔡京开刀祭旗。宋钦宗不顾太上皇宋徽宗的反对,贬蔡京,发配岭南。在蔡京发配的一路上,沿途商家百姓不卖给蔡京一粒粮、一滴油、一根菜。昔日皇帝第一红人,活活饿死在发配路上。

蔡京是宋徽宗的第一宠臣,但皇帝儿子动一个小手指,就要了他的老命,可见,宋朝的宠臣处在什么位置。他们充其量是皇帝的宠物,所谓“权臣”的概念是有名无实的。

当时武将中,宗泽和李刚虽然德高望重,但在宋朝兵制枢密院文职管军的格局里,宗泽和李刚在军中只是“临时代办”的角色,他们一者深受儒家洗礼不愿反,二则想反也难以令“三军”一呼百应。

就像后来的岳飞之难一样。朱仙镇大捷,是四路军合围取得的,韩世忠、刘崎、张俊各领一路,岳家军只是其中之一,小朝廷皇帝一下旨,四路军撤走了三路,只剩岳飞孤军。如果四路军全受岳飞指挥,局面未必会像后来“半途而废”那个样子。但是,打死宋朝皇帝,他们也不会给一个将领这种权力。

在一群群“贱人”的簇拥下,宋徽宗自然没有“被篡位”之忧,不难设想,如果没有外敌入侵,宋徽宗的皇位还可以继续做下去,直到寿终正寝,儿子顺利交接班也没多大问题。

然而,此消彼长,国内能容,国外却容不下去。来自草原的外敌找到他的头上,不担心“内乱”的宋朝皇帝,最担心最怕的就是“夷狄的骚扰”——那才是宋朝皇帝的克星。不受“垂直管理'”的夷狄,根本不管宋朝皇帝的无能而只会利用其无能征服之。

链接

宋徽宗其人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第11子,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3岁。

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