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战友守墓二十多年
2011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他为战友守墓二十多年
8旬老人为建陵园用尽自己积蓄
王旭东 记者 何曙光 文/图
张爱萍将军题词
 

为了当初战友的承诺,欧兴田多方寻找烈士资料和遗骨,四上北京“化缘”,拿出了自己积蓄,终于将陵园建好。

拾起50年的遗存

“其实,在1985年党史会议上,一些老同志就建议要把烈士陵园建起来,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付诸行动。1988年,一些老同志再次提出建园一事。”欧兴田说,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为死去的战友们奔波了。

但是,离抗战结束已经50多年了,要新建一处陵园,搜集烈士资料谈何容易?

“当年的资料已经没有了,有的烈士连个后人都没有!”欧兴田说,为了进一步查实考证,他骑着自行车,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踏遍3个县,经过反复核对落实,最终核实清楚了2300余名烈士的资料。

四上北京“化缘 ”

要修建陵园,资金就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大问题,欧兴田想到了“化缘”。

后来,他四上北京,找到了当年曾在淮北工作过的36位老将军。

“张爱萍将军是我的老领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震将军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他们对我的做法很支持,不仅给烈士陵园题词,还纷纷向陵园建设捐款、捐物。”

欧兴田说,1996年,当他再上北京时,时任司法部长的谢邦治送给他一个当年使用过的文件包,张爱萍同志送给陵园一些当年抗战期间使用过的粗布被面,张震将军将自己当年使用的马鞭也送给陵园。

自费建设起陵园

“后来,他掏出了所有的积蓄,终于将陵园的围墙和大门修好,并为烈士们修墓。”熟悉欧兴田事迹的固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中华告诉记者,为了把烈士们的遗骨找到,欧兴田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将很多烈士的遗骨“请”到陵园内。

欧兴田告诉记者,由于当年的战争惨烈,有的烈士的遗骨甚至沉到了河里,如今,由他亲手迁过来的烈士墓有63座。

“为了这个事,家人都反对我,说我不讲情,女儿不让我到这里,儿子也恨我!”欧兴田老人说,因为自己是离退休干部,目前的工资全部补贴在陵园上了。

老人说:“有时候被误解,自己也有受不了的时候,我就会端上一壶酒,坐在战友的坟墓前,和战友悄悄地说说话,我告诉老兄弟们,你们要给我作证,我问心无愧!这些话可以安慰我自己。”

“我的前妻在抗日战争中受过重伤,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又负伤,回到家乡没有多久就去世了。”欧兴田说,前妻也是自己的亲密战友,自己百年之后,要和前妻合葬,但自己不会有碑,欧兴田解释说: “我是个普通人,也不是烈士,能和烈士一起安息,就算是赚了!”

地方政府将接管陵园

如今的“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已经初具规模。9米高的古雅门楼遥瞰原野,19米高的宏伟纪念塔屹立大地。

他说,如今,自己年事已高,行动越来越不便,最近,他经过反复考虑后,向当地政府打了一份“报告”,希望将来政府能接管这个陵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同意接管这所陵园,并正在规划新的方案。

欧兴田的最后心愿

欧兴田老人兑现了诺言,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在世的时候,能和自己的大儿女见上一面。

“他是我和前妻的孩子,1951年在凤台出生的,当时的名字叫欧皖凤。”欧兴田老人说,1955年,也就是皖凤5岁的时候,后来因为参加革命的原因,前妻的姐姐收养了她,就这样,父女二人再也未能相见。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