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一个承诺。”
说这样一句朴素而从容的话的人,是一位86岁的老人,头发苍白,思维格外清晰,名叫欧兴田。
他时刻铭记“尖刀班”的战友们一句共同的诺言,为此,他付出了整个晚年。
没有沦陷的清凉村
1925年,欧兴田出生在蚌埠固镇县清凉村一个叫欧家庄的地方。
“我14岁那年就参加了革命,在抗大上过学,也给张爱萍将军当过文书。”回忆自己的往事,欧兴田老人说,自己参加革命后,当过参谋,少校参谋长,中央军委第一炮校行政科长。
现在,让他得意的是,每天,他还能在自己为战友兴建的陵园里走走。
“你不知道啊,这个地方可是个神圣地,因为是我的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手指门外说,这个地方名叫清凉村,抗战时期是新四军穿越百里敌占区的“要道”,彭雪枫、张震等一大批抗战名将在这里战斗过。
张爱萍将军后来回忆说,这个地方是八年抗战期间唯一一块没有沦陷的地方,是我军政驻地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可靠的地方。
“尖刀班”诀别的约定
1939年,14岁的欧兴田和班上另外8名同学参加了新四军,志愿组建杀敌“尖刀班”。从此,乳臭未干的他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当时,我们和组织说了,我们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打日本,不做亡国奴!”欧兴田开始兴奋起来,他说,组建“尖刀班”的时候,我们就向组织强烈要求:我们要战斗在部队的最前排,死,也要先死!
“那时候,我们的尖刀班可厉害了,我们频频拔掉据点,打顽敌,活捉日本军官,硬是打通了一条百里‘走廊’。”
欧兴田接着说,由于尖刀班屡立奇功,敌人也对开始了拉网式的报复行动。
“谁活着,就要为死去的战友收尸、守墓、照顾家人!” 欧兴田回忆说,面对时时传来的死亡威胁,“尖刀班”的9名战士口口相传这份“承诺”,并用尖刀割破手臂写上自己名字,好让牺牲后活着的战友能认识。
战友们陆续牺牲了,欧兴田也受伤了。此后,他随大军渡过长江,攻下南京。随后,他又入朝作战,回国后继续参加革命工作。
“但是那些年,我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时时想起当年和战友们的那个约定。”欧兴田补充说,他心中想着一定要兑现战友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