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标准VS杀奶牛
叶莺 “柯达女神”告别纳尔科
张化桥 辞别瑞银投身小额贷款公司
古永锵 视频业将进入用户、联动时代
下一篇4 2011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业内激辩乳业国标高低
降标准VS杀奶牛

 

关于牛奶标准高低的争论,最近再度引起社会关注。

在近日举行的一个奶业论坛上,关于当前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两位业内人士针锋相对。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左右。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认为:当前我国乳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制定乳品标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研讨会上,双方观点仅是零散表达。6月21日,记者采访双方当事人,将其观点进一步充分展示给读者。                 据《人民日报》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

执行更高标准,七成奶农将杀牛

要承认,目前我们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确不高。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克,而在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从这两项指标看,标准的确是降低了。

不过这会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卫生部等部门在制定标准时,肯定已经充分考虑了。大家都希望对乳品的质量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如果制定一个标准,大部分生产者都达不到,就有些脱离实际情况了。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实际情况是: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超过70%;100头以上规模,不到30%。

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蛋白质含量不稳定。小规模散养,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是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生鲜乳菌落总数更容易升高。

还有一个现实,就是奶源还远不能满足乳业的加工需要,缺口高达40%~50%。这就造成收奶企业在奶源把关时底气不足。

提高标准,倒逼质量提升,这样的想法是不错,可是如果脱离了实际情况,就可能导致乳业重创。如果现在就要求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可选的优质奶源更少。

当无奶可供时,乳品企业只得关门,消费者只能依赖进口。且不论进口乳品能否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仅价格就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承受的,那时国外想怎么提价,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虽然不能为了保护民族产业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但是在不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接受循序渐进地提高质量呢?

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

维持现有标准,广大百姓不买账

对于中国去年出台的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业内有一种声音:这是一夜之间倒退了25年的标准。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说,这个标准是尊重国情现实以及保护中小奶农的利益,我觉得这两个说法都站不住脚。我们现有的条件难道就不能生产出高蛋白的牛奶?显然不是这样的。

只要舍得给牛精饲料和优质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会得到提高。如果提高标准的同时提高收购价格,不达标的都不能卖,一方面奶农不能不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有足够的成本,高标准养牛自然高标准产奶。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散养为主的格局,产不出高品质的奶。比如,很多人认为散养卫生条件差,保障不了菌落总数达到高标准。可事实上,减少菌落总数,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

再看照顾中小奶农利益的说法。其实新标准实施一年,奶农并没有从中得到很大实惠,反而间接地受害。

按说国内的乳品需求增长很快,但是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奶农倒奶、杀牛的情况。如果销路好,获利丰厚,奶农怎么可能轻易把牛杀掉,主动退出呢?

低标准的乳品,国内消费者是不买账的。现在很多人都想尽一切办法买国外的乳制品。国内不惜高价买、出国大包小包带、冒着不辨真假的风险在网上代购,充分显示了我们老百姓对国产乳品消费信心下降。

消费者没有信心,奶农最终也卖不掉奶,或者说卖不上价。上周,还有奶农跟我反映,一斤原奶价格跌到1.2元,甚至还有8毛钱的,连饲料和人工成本都不够。亏都亏死了,还受什么益?

降低标准,谁获利了?乳品企业。饲养成本降低,企业比较容易收购低价奶源,有条件以更低价格占领市场。企业规模越大,受益就更大。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